袁隗亦是滿臉驚奇的將目光投向董卓,良久,嘴角微微上翹,雙眼瞇起,董卓的用意自然瞞不過袁隗,初入雒陽,相信董卓也察覺到了諸事不順,一個武夫,在京師很難有所作為。
漢帝雖然年幼,也見過先帝上朝,道:“給位愛卿認為如何?”
由于董卓推薦的是袁家之人,官員中或多或少都和袁家有著一絲半縷的關系,再加上袁家勢大,沒有人敢于站出來公然反對,受了袁家恩惠的人更不可能出來反對。
董卓身后的郭汜等將領見此,越眾齊聲說道:“臣同意。”
在賈榮的示意下,其身后的呂布趙云亦是隨著賈榮持贊同意見,完全是自己人吹捧自己,引得朝中官員一陣無語,武將的方法果然是很簡單明了,沒人支持我,我就自己帶人過來。
見無人反對,而且舉薦的人是袁家之人,漢帝道:“既然如此,封袁術為后將軍,即日接管后將軍事務,負責京城的防務。”
“圣上英明!”所有官員行禮道,至于是真英明還是假英明,鬼知道。
而今的京師那需要什么防務,有著董卓賈榮的六千騎兵,還有南軍北軍以及西園軍,恐怕是整個漢境內最精銳的軍隊了,袁術的職務其實也是有名無實,不過后將軍是一個級別比較高,不輸于雜牌將軍而已。
“涼州牧賈榮屢建奇功,理應重賞。”董卓繼續上諫道。
漢帝有心反駁,奈何懼于董卓的威勢,小心的隱藏著內心的恐懼,唯恐董卓會在朝堂上發怒。
司空劉弘越眾道:“不可,賈榮昨日剛被封為涼侯,官位顯赫,若是再行封賞,恐怕人心不服。”
見董卓回頭,有官員道:“這是司空大人。”
董卓冷笑道:“人心不服?為何?羌人寇邊之時,你又在何方,當初涼州牧賈榮大破黃巾、北地郡屢屢擊破羌人,不僅在平襄抵擋住了韓遂等人的進攻,更是趁機收復了金城,如此功勞,為何不能重賞,若是不賞,又如何能服眾?”
劉弘用手指著董卓,不知如何辯駁,臉色憋的通紅,司空位居三公,何時這樣被人反駁過,而且還是在宮殿之上,劉弘感覺到了莫大的委屈,心中亦是將董卓給恨上了,這個身材五大三粗的武將被劉弘列為了不受歡迎的對象。
董卓的強勢激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不滿,劉弘能夠做到司空的位置,自然有其獨特的本事,在朝中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而董卓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一個邊郡武將,有何權力在朝堂上大呼小叫,別以為救下了皇帝就覺得居功至偉不可一世了。
文臣中最不怕的就是董卓這一類了,不定多少的武將折在了這些文官手中,就連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不敢輕易犯眾怒的,更何況董卓這樣明顯的挑釁。
一旁的賈榮暗道:“這下有好戲看了,不知道董卓能不能抵擋住這些文官滔滔不絕的語言攻擊。”對于這些人,當初在蔡府的時候賈榮可是深有體會。
“司空大人豈是你所能反駁的,如此大膽,敢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成何體統。”張溫聲色俱厲的喝道。
張溫和董卓早已相識,雖然彼此的印象并不是太好,這樣一番話其實也是在暗中幫助董卓,文人排擠武將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張溫身為過來人,自然明白其中的苦楚。
董卓仿佛沒有聽到張溫的話,繼續說道:“若是不賞賈榮,唯恐天下人不服,請圣上三思。”
上首的漢帝見避無可避,怯弱的說道:“以愛卿之見,該如何賞?”
未待董卓說話,許多大臣紛紛站出來勸阻。
董卓冷笑一聲道:“莫說是賞賜,就是三公之位賈榮也可做得。”
這句話一說,群臣嘩然,三公之位自古以來都是海內大儒擔任,三公雖然沒有什么具體的實權,卻是一種巨大的榮耀,而擔任三公的,基本上都是頭發斑白的老者,哪有讓一個年輕的武將擔任三公之職的,滑天下之大稽。
這一下,朝上除了賈榮董卓在內的眾人,其余的人全部站出來反對,不少官員更是不斷的指責董卓胡言亂語,更有甚者直接上諫漢帝讓其削去董卓職位。
董卓不動如鐘,冷眼看待官員們的指責,既然敢說出這番話,定然是有所依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那些跳得厲害的全部記在心里。
何苗聲色俱厲的說道:“董卓此心可誅,司空大人辛辛苦苦一心為國,不成想遭到董卓如此誅心之論,若是劉大人不能勝任司空一職,試問天下何人能夠擔任,賈榮不過是一個邊郡武夫,受到圣上隆恩,理應報效國家,只不過打了幾場小勝仗就想要什么賞賜,若人人都似你這般,天下豈不是要大亂了,食君之祿而不知為君分憂,真是,真是…。”何苗的故作停頓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覺到董卓是在無理取鬧。
“臣上諫削去董卓并州牧職位。”何苗向著漢帝拜道。
董卓的面色變了又變,最終還是巍然不動的居于宮殿之中,大有笑傲群臣之勢,如今雒陽城中,有一萬多人的軍隊是屬于賈董一方的,世家剛剛收攏軍隊,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組織有效的戰斗力,董卓才得以囂張起來。
董卓的軍權是有了,卻是小看了朝上官員對自己提出的事的決心,不少官員甚至將董卓在涼州干了一些事情都翻了出來,逐個進行點評,看著搖頭晃腦的朝臣,賈榮第一次有著十分可笑的感覺,非常同情殿中的董卓,忍受著這么多的口水,帶領武將來上朝這件事在賈榮的記憶里已經被這些官員說了不下三遍。
刑不上大夫,這些文官說起來也是有些肆無忌憚,武將相對來說安靜了很多,只是靜靜的看著朝中的一切,似乎已經習慣了這些,只有何苗為首的一些武將對董卓橫加批判。
連帶著,賈榮的一些往事再次被翻了出來,特別是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再次接受了群臣的洗禮,什么是天下禍亂的根源之類的話,全部說了出來,直將賈榮說的是體無完膚,從天上到地下說了一遍,更有一個官員前前后后說了賈榮一大通,賈榮愣是沒聽懂他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還是一個官員告知之后,賈榮才明白原來是罵自己的,跟著一群罵你一天都不帶一個臟字的人一起,賈榮倍感別扭,他就想著現在手中有一把刀,看誰不順眼上去就是一刀。
董卓惹的事,最終二人被官員批評了足有一個時辰,讓賈榮切實體會到了什么才叫做國粹,應該怎么去罵人。
“都閉嘴!”殿中的董卓實在忍不住了,發出一聲大吼。
群臣寂然,嗡嗡的討論聲戛然而止,上首的漢帝身體猛然一顫。
董卓如同一頭被激怒的獅子,吼道:“臣舉薦賈榮驃騎將軍。”
何苗毅然站出來說道:“圣上,萬萬不可,一點點小功勞就想要這么大的賞賜。”
群臣將目光投向了董卓,誰知董卓竟不做任何的辯解,雙目直視著上首的漢帝,若是腰間有佩劍的話,就可以看到而今董卓的右手郝然在佩劍之上。
這場交戰,董卓最終還是沒有獲得勝利,漢帝不知是被嚇著了還是不應允,始終是不發一言,任憑下面的官員吵鬧,自然也就沒有懲罰獎賞任何一個官員,只當是看了一場官員的罵街。
朝中的官員每天閑的沒事就是斗斗嘴,豈會畏懼董卓的氣勢,在董卓大吼之后,指責之聲變的更多了,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朝上的董卓亦是一再忍耐,畢竟世家在朝中的實力還是太強了,逼的他們聯合起來的話,得不償失。
直到天色昏暗的時候,群臣才意猶未盡的散朝而回,這樣盡興的批判一個人在朝上很久沒有發生過了,何況董卓做了很多在官員眼中荒謬之事,更加的引起了官員批斗的欲望,只感覺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被文官武將批判了這么久,董卓的心情很差,對著門口三百騎兵大吼道:“上馬。”
這些騎兵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上馬,記得來時他們的主將還是意氣風發的模樣。
董卓勒住馬韁,回首看向三三兩兩散朝而回的官員,冰冷的目光讓不少官員不寒而栗,躲躲閃閃不敢直視董卓,倒是何苗漲了幾分膽識,目光直對董卓,雖然雙手有些微微抖動,亦是接受了下來。
良久,董卓策馬而回,身后的騎兵緊緊跟隨,目光警惕的盯著周邊。
朝中的官員對此指指點點,不少官員甚至暗悔朝堂上忘記彈劾董卓這件事,有些官員突然意識到董卓今天在朝上的所作所為并不是無的放矢,董卓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就是手中的軍隊,逼急了董卓,帶領軍隊在雒陽肆虐一番,這個結果誰能夠承受。
賈榮急忙策馬趕上,對著臉色陰沉的董卓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