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六十九章 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

  對于大唐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大食使節自然不會同意,只不過人在屋檐下,他們也不敢表現的太過強硬,因此只能委婉的表示,大食是絕對不會將蘇伊士運河交出來的。文學吧wxba

  對于大食使節的堅持,李世民最后也退了一步,他認為蘇伊士運河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不能由大食一家把持,因此提議應由幾國共管,彼此平分利益所得,而且這一提議也得到了大齊和天竺使者的堅決同意。

  本來若僅僅是從經濟利益上考慮,大食很可能會同意李世民提出的這一要求,畢竟蘇伊士運河雖然是條黃金水道,但是在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也顧不得了,更何況僅僅是出讓一部分的利益。

  不過蘇伊士運河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敏感了,它剛好位于大食半島和埃及之間,距離大食的首都也不是很遠,若是讓大唐三國也插手到運河的管理,那么簡直是相當于在大食的心臟上懸著一把尖刀,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落下來。所以最后大食使節們還是頂住大唐三國的巨大壓力,仍然沒有同意李世民的這個提議。

  這下讓李世民十分惱火,不少大唐的將領也紛紛叫囂著開戰,不過最后李愔派來的使者則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那就是讓大食再次加大蘇伊士運河的開放力度,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不允許他們扣押大唐三國的商船,同時也要對三國的商船實行減稅政策,稅收比原來降低了一半還要多。

  眼看著大唐上下都叫囂著要開始,大食使節們也都不好過,現在看到大齊的使者提出這么一個不觸及他們核心利益的方案,自然全都是舉雙手贊成。而李世民開始卻做出一副不同意的姿態,后來還是李愔和、李貞、李惲三人親筆寫了封信,這才讓他‘勉為其難’的答應這個方案。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由大唐牽頭,大齊、天竺和大食一共四個國家參加,終于在最簽署了一份名為《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的商業合約,在這份合約中,大食聲明絕對不會擅自扣押大唐等三國的商船,減免三國商船的稅收。同時也保證蘇伊士運河的暢通。

  而為了監督大食對這一條約的執行,條約中還規定了一條,那就是大唐三國將在哈豐角建造一座軍事港口,長期駐扎著一支由大唐三國共同組成的聯合部隊,一旦大食沒有達到條約中規定的內容。那么三國將以武力保障自己在條約中的合法權力。

  對于聯合部隊這一條,大食使節雖然極力反抗,但最后還是頂不住三國的壓力,最后終于同意下來,只不過他們卻也成功的在這一條上加了一個時間期限,規定若是二十年內,大食并沒有違反條約中的內容。那么大唐三國就必須撤掉哈豐角的聯合部隊。

  《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的簽訂,保證了蘇伊士運河的暢通,同時也大大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與經濟交流。不過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有了這一個條約的保證。李恪也終于沒有了后顧之憂,開始全力為進入地中海做準備。

  貞觀二十四年的秋天,經過近一年的準備,李恪自己在上海和蘇州等地。一共招募了兩萬愿意隨他一起去地中海的百姓。李世民在關中地區幫李恪召集了四萬人,另外還有六萬非漢族百姓。這些非漢族大部分都是北方草原的胡人,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西域人。加在一起算是湊夠了十萬,全都送給了李恪。

  最后則是李愔在大齊幫李恪招募的百姓,相比較而言,李愔這里的漢人大都是從中原地區剛遷來沒多久,而且對現在的生活也十分滿意,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再次遷移,最后李愔也只招募到兩萬出頭的漢人百姓。對此李愔十分不滿意,但卻也沒有辦法,只好再次組織了不少三韓、倭州和蝦夷島上的胡人,最后加在一起有十六萬,再中上兩萬漢人,共有十八萬人。

  三方招募的人數加在一起,剛好達到了三十萬,其中漢人只有八萬,不過因為李世民和李愔安排的很巧妙,其它各族的人口都比漢人要少,比如除漢人外數量最多的胡人,北方胡人和蝦夷胡人加在一起,也才六萬人。

  三十萬人看起來很多,至少比當初李貞和李惲去天竺時人口要多上不少,但李恪的情況比較特殊,他要去的地中海遠離中原地區,哪怕是現在海上交通發達,但卻依然很少有漢人去那里,這點連李貞和李惲的天竺都比他那里要強一些,比如現在就有不少漢人陸續去了天竺定居。

  所以在短時間內,李恪手中的人口不會有太大的增長,這三十萬人,將是他日后建國的全部資本,特別是其中的漢人數量并不多,他不但要用這有限的人口統治大量的土地,同時也要防止帶去的其它各族勢力增長太快,不利于他的統治。

  人口的問題暫時只能這樣了,畢竟三十萬人已經不少了,至少對于李恪來說,他已經有種意外的驚喜了,本來按他原來的估計,最后能招募到的總人口能有二十萬就不錯了,甚至對于漢人的數量,他也認為最多只有五萬,沒想到現在遠遠的超過了自己的目標。

  就像當初李愔說的那樣,人口有了,那么軍隊也就不是問題了。本來李恪府上就有一千人的衛隊,這些人自然也都要跟著他去地中海,而且也將成為李恪手中軍隊的骨干。

  另外李世民和李愔還從各自的軍校里招募了一批學員加入李恪的隊伍,這些學員都是受到正規的軍事教育,每個人都很大的成長空間,等到他們真正的成長起來后,肯定能成為李恪的左膀右臂。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軍校里的學員們,對于加入李恪隊伍的事十分踴躍,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學員。雖然現在軍校的學員在畢業后,大部分都能成為軍官,但是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與其呆在大唐和大齊一步步從中低層軍官做起,還不如跟著李恪去地中海,至少在那邊的戰場上,他們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軍事才能,升遷也更加快一些,當然前提是你得有真本事。

  年輕人性格沖動,更不會承認自己沒有真本事,因此兩個軍校的招募工作進行的很順利,最后招到的人數比預期還要多出許多,不但有一些臨近畢業的學員,甚至還有一些剛入學的學員,雖然有些不太理智,但從這也能看出大唐男兒的志氣。

  有了這些軍校學員的加入,以及原來一千護衛做骨干,李恪手中的軍隊架子總算搭了起來,接下來就是在那些愿意遷移的百姓中招募士兵。這些愿意遷移的百姓大都是一些不甘于現狀的人,其中尤以青年人居多,他們在同意遷移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從軍的心理準備,畢竟他們也都知道,想要在一塊陌生的土地上立足,自然要擁有強大的武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招兵工作也十分順利,三十萬人很快就招集到一支五萬人的軍隊,其中漢人兩萬,其它各族混編軍隊三萬。而且針對這支軍隊人數太少的問題,李愔建議李恪將這支軍隊打造成一支全火器部隊,主要用于進攻,至于日后用到的冷兵器部隊,可以由被征服地區的民族充任。

  對于李愔的建議,李恪經過慎重考慮,以及和王方翼等人商議后,也終于同意了這個建議。這些年大唐和大齊的鋼鐵產量都在以直線速度上升,再加上技術的進步,使得火器的制造成本已經下降了許多,五萬人的火器部隊造價雖然昂貴,但李恪感覺還是可以負擔的,更何況他沒錢沒關系,可以暫時向李愔貸款,等以后有錢了再還給他也不遲。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李恪的五萬部隊由李愔提供的軍事教官進行訓練,甚至連王方翼這些軍官也要學習火器部隊的指揮,這個訓練過程要持續一年左右。

  不過在這一年里,李恪帶著其它愿意遷移的百姓也沒有閑著,李愔在南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暫時可以居住的島嶼,而且李恪購買了大量的船只,大部分人都在一些請來的海員教導下,開始學習如何駕駛船只,甚至李恪還安排了一批人去造船廠實習,學習造船技術。

  之所以全民學習駕船,李恪卻是受到李愔這里的啟發,海貿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而且還會給你家帶來巨大的貿易收益,因此李恪已經決定,在地中海站穩腳跟后,他就會像李愔一樣,大力開展海洋貿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聚集起大量的財富,這樣他才有更大的力量四處擴張。

  就這樣,李恪手下的三十萬人都在緊張的訓練中用掉了一年時間,時機也終于變得成熟起來,貞觀二十五年的冬天,李恪帶領著五萬大軍,乘船悄悄的離開了大齊帝國,最后打著大唐的旗號順利的通過了蘇伊士運河,第二次來到地中海地區。

大熊貓文學    資本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