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33章 入室自成芳

  一住供精彩。

  散班之后,時間還早,楊逸便去翰林畫院找張擇端學了一個時辰的畫。

  做出讓種建中全力一擊的決定,其實楊逸心里負擔很大,生怕種建中無法順利完成這次的戰略目標。

  楊逸開始理解許多大人物喜歡事無巨細一手抓的毛病了,很多事若由自己去做,心里壓力反而沒那么大;

  讓別人去做,就象把命運交給了別人,反而需要更強的心里承受能力才行。

  楊逸現在就是這樣,若是由他親自主持西征事宜,他可以說不會存在多大的壓力。

  現在一切交給種建中,偏偏事若不逮,將要由他自己來承擔主要責任,這就象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種建中一樣,這種感覺真的不好受。

  但楊逸明白,自己必須學會承受這樣的壓力,畢竟這天下事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去包攬,沒有容納天下的氣量,你就不配去左右這個國家;

  現在什么也不用多想,只能信任種建中,相信他一定能取勝。

  靜心學畫,無疑可以有效排解這種心里壓力,讓人心緒趨于平和,這才是楊逸一散班便來翰林畫院的原因。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已經構思好了大致的布局,開始動筆了。

  但目前所畫的還只是郊外的風物,只見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屋舍、草橋、流水、老樹和扁舟。

  幾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

  在一片柳林中。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雖是感到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直奔汴河畔。

  同時,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明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拉開了序幕。

  目前所畫成的雖然只是整幅長卷的五分之一,但畫上人物刻畫細致逼真。表情生動自然,栩栩如生。

  整個畫面具有極強的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所采用繪畫手法正是中國山水畫慣常使用的散點透視法。

  運用這種散點透視法作畫時,畫家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也不受下定視域的限制;

  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著立足點進行觀察,凡各個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上來。

  所以這種“散點透視”也叫“移動視點”。中國山水畫能夠表現“咫尺千里”的遼闊境界,正是運用這種獨特的透視法的結果。

  故而。只有采用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原理,畫家才可以創作出數十米、百米以上的長卷。而如采用西方畫派中的“焦點透視法”就無法達到了。

  這幅畫是楊逸提議張擇端畫的,畫成之后,嘿嘿,這個不用說了。

  楊逸看了張擇端的畫,再經他一番指點,感覺頗有所得,回家后立即便躲進了書房,自己研墨練習。

  一幅瀟灑煙雨圖畫到一半,清娘便輕手輕腳的進來了。就如她對楊逸的氣息有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感知一樣,只要清娘靠近,楊逸哪怕不聞聲息,心中也能感知到清娘到來的征兆。

  他抬起頭來淡然一笑說道:“清娘,我聽說你晴兒姐姐她們又玩小打去了,你今天怎么沒去?”

  清娘今天穿著縷金百蝶穿花錦緞窄裉襖,湖藍戧銀米珠竹葉長裙。小巧的弓鞋上繡有一雙彩蝶,翩然若飛。

  約略女兒腰,恰如隔戶楊柳弱裊裊,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她手上端著茶水,見驚擾了楊逸,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前兩天玩墨齋的李掌柜說這兩天有孤本到,我今天便去玩墨齋了。”

  楊逸干脆擱下筆,依在桌邊含笑說道:“清娘,你每天也不能光是詩書作伴,得適當的運動一些才行,和你晴兒姐姐她們去玩些小打什么的,這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的,知道了嗎?”

  “才沒有呢,人家每天都和靈兒她們蹴踘玩啊。”清娘揚起小手捏了捏拳頭,似乎要證明自己很健康。

  楊逸見她這可人的俏模樣,忍不住哈哈笑起來,家里的這些女孩除了琴操外,象清娘她們都是經常玩些女兒家的游戲的;

  楊逸也一向鼓勵她們多活動一些,話說清娘蹴踘的技藝還挺不錯的呢。

  清娘撩起袖子,在茶幾上輕巧地擺開兩個杯子,輕靈柔婉的斟好兩杯茶,將其中一杯捧過來,到楊逸身前盈盈一福。

  “楊大哥請用茶。“清娘雙手捧茶上獻,臉上帶著淡若輕煙的淺笑,雙腮梨渦乍現,如清波柔軟。

  楊逸又忍不住呵呵一笑,接過茶說道:“是清娘親自煮的吧?”

  “楊大哥怎么知道的?”

  “我還沒喝,就聞到茶中帶有淡淡的詩墨之香,若非清娘所煮,哪來這詩香?”

  “楊大哥又胡說。”清娘嘴上雖是這么說,臉上卻是宜嗔宜喜,畢竟楊逸夸人的方式太過巧妙,清娘心中甚是喜歡。

  “我哪里胡說了,若非這香味兒,我怎么能猜到這是清娘你親自煮來的香茶呢?”

  “楊大哥你胡亂猜的。”

  楊逸輕呷一口茶水,滿是陶醉地舒了一口氣,含笑說道:“非也,非也,茶通人性,庸常人等所煮出來的茶,必沾俗氣,唯有清娘你這般水為膚,玉為骨,詩書為韻的妙人兒煮出來的茶,方能帶著這等清逸淡雅的茶香。”

  清娘無法消受他這般吹捧,蘭靨微薰,連忙轉變話題道:“楊大哥上次那首《漢宮春》可曾補齊后面的句子,若是補上了。快些誦來聽聽。”

  楊逸沒想到她還惦記著此事,真是個見不得好詩詞的人兒啊,楊逸料想,自己若是不把那首《漢宮春》補完整,只怕這丫頭會惦記一輩子。

  二月快來了,軒窗外的楊柳枝條已經抽出了細嫩的芽眼,隨著料峭的春風輕拂著,池塘里的水也是滿盈盈的,風來便皺,細細的漣漪蕩向岸邊。確實是春已歸來了。

  楊逸笑著對清娘點點頭,這丫頭立即搶到桌前,沾墨以待,那雙月牙兒一眨不眨地望著他,迷離的煙波之中泛起期待的神色。

  “楊大哥快誦來,我這就記下。”

  “嗯,清娘你聽好了,我這就誦來。”

  楊逸忍不住伸出手指,在她那淺淺的梨渦上輕輕戳了一下。這才吟誦道:“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楊逸一邊吟誦。清娘一邊著筆記錄,等把詞記完,她人也癡了。

  她喃喃地說道:“此詞乍聽是傷春之作,卻隱含殺伐之聲,雖未劍撥弩張,洞穿已七扎。”

  這詞是辛棄疾所作,辛棄疾一生志向是恢復中原。他的詞大多豪邁雄渾,大氣磅礴,即便是這種傷春之作,也隱含金戈鐵馬之聲。

  這首詞抒發的是對南宋朝廷不作為一種幽憤和諷刺。

  詞中‘問何人為會解連環’一句。包含了這樣的個典故:齊國有個君皇后,是個很了不起的女性,她懾政齊國四十一年,把齊國治理得很太平。

  當時秦國強大,君王后事秦謹慎,一向秉承盡量不得罪秦國的政策。

  秦王便認為齊國好欺負,有一回派使者贈給君王后一個玉連環,說:“你們齊國的聰明人很多,能解開這玉連環嗎?”

  玉連環是玉匠制環時,從一塊完整的玉石上雕鑿出來的,兩個玉環是連在一起的,即使是再聰明的人估計也無法能解開。

  君王后把這個玉連環拿給群臣看,問群臣誰有辦法解開玉連環,齊國大臣紛紛搖頭。

  君王后其實心里明白,秦王這么做,完全是要給她難看,明擺著是在欺侮齊國,是對齊國有無反擊秦國決心的一次試探。

  君王后不再說話,讓人找來一個椎子,一椎將環連環打碎。

  然后平靜地對秦國使者說道:“請您回去報告秦王,我就用這種辦法解開了。”

  君王后以不惜玉碎表達了齊國的決心,秦使無言以對,怏怏退去。

  辛棄疾把這個典詞引到這首《漢宮春》里,大有諷刺南宋君王還不如一個女人的意思。

  這也是為什么清娘聽完全詞之后,道出‘雖未劍撥弩張,洞穿已七扎’之語的原因所在。

  然而現在中原還未淪落異族之手,清娘只能理解是楊逸在朝堂上陷入了困境,自身的主張得不到朝廷所接受。

  她輕聲問道:“楊大哥……。。”

  清娘似乎是不知怎么問下去,只是擔心地望著他,那雙月牙兒里面清波澹澹,在楊逸身上流淌著。

  楊逸卻是一臉陽光地微笑著,伸手拍拍她的香肩說道:“清娘別胡思亂想,前些天我提議對黑汗用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如今我的提議已經在朝堂上通過了。”

  這下清娘更擔心了,連聲問道:“咱們大宋又要用兵了嗎?是不是楊大哥又要率軍出征了?”

  “傻丫頭,不是又要,西域去年就已經有戰事發生了,一直拖到現在,我提議對黑汗用兵,就是想一次把黑汗打怕了,然后盡快結束戰爭。清娘你就放心吧,這次用不著楊大哥我領兵,我只須在京里坐等捷報…。呃,吉報傳來即可。”

  “哦,不用楊大哥親自出征,那我就放心了。”

  “來,我把這幅畫畫完,清娘你來提拔好不好。”

  “楊大哥快畫,你進步不少了呢。”

  “那當然,有清娘為良師益友…。”

  “呀,不許你又胡說。”

  “我有胡說嗎?那不是良師益友是什么?”

  “是……是…。”

  清娘咬了咬潤澤的下唇,突然踮腳在他額頭上輕輕吻了一下,一時滿室春芳,蘭香襲人,那少女情懷如詩之美。

ps:感謝無聊的猴子投來的

大熊貓文學    大宋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