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62章 影響大宋經濟的因素

  一住供精彩。

  原來楊逸提出統一稅賦,計畝征收。這是針對農業稅的改革,并未涉及商業稅。而楊逸對大宋的商業稅也一直沒有深入研究過。

  為了擬出切實可行的章程,楊逸不厭其煩,找來有關大宋商稅的資料,仔細加以研究。

  總體而言,大宋的商稅非常全面,系統而詳細,官府在各州、府、縣、鎮、渡口、墟市、草市有商品集中交易的地方、和商人通行的地方設置了場務、稅務、稅場等征稅機構,派有專門的稅監對市場銷售的商品或道路過往的商品進行征稅。

  凡布帛、什器、香藥、寶貨、羊彘、民間典賣莊、店宅、馬、牛、驢、騾、囊駝等,及商人販茶鹽皆加以征稅。

  其他諸如蔬菜、柴薪、糧食、魚鴨等百姓日常細碎交換的商品也經常成為征收的對象。

  而大宋的商稅征收,分為“住稅”和“過稅”兩種,住稅按商品總價值的3征收商稅;過稅按商品總價值的2征收商稅。

  有極少部分商品以實物征稅,這類商品大多是當地征稅機關日常需要的物品。這類商品按貫例征稅10。

  總體而言,大宋的稅率不算高,農業稅在統一稅賦后,按二十稅一(兩千斤糧食交稅一百斤),由于免去了其他雜稅,百姓還樂意接受。而現在商業大部分還是三十三稅一。

  楊逸認為,這樣雖然有利于工商發展。但對農業人口而言,卻有些不公平。

  而且從手上資料看來,大宋商稅在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出現幾次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從真宗天禧年間開始,大宋商稅歲入出現了快速增長的階段。到仁宗慶歷年間達到頂峰。

  進入皇祐年間后,商稅歲入開始回落,并在以后的十幾年時間保持低速增長的態勢,這種情況反映了大宋商品經濟總體向前發展的同時,具有周期波動的特征。

  一般而言,影響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更多的是來自于外部因素,而非經濟運行的內部機制。比如政治、軍事、經濟政策、自然災害等等對經濟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

  這更是值得楊逸深思的事情,窗外的天開始放睛了,金獸里的檀香已經息滅,丫環已經幫他換了兩次茶,楊逸卻仍陷在這些問題中不可自拔;

  前世他不是學經濟的,因此只能以排除法一條條地分析影響大宋經濟波動的因素。清娘悄悄地來到書房好幾回,見他不時撓頭搖腦。極力思索到樣子,雖然心疼,卻又不敢打擾他,甚至不敢留在房內以免他分神。

  楊逸提筆沾墨,先把大宋商稅歲入數據列出來:

  至道中(995997年)。商稅歲入400萬貫左右。

  景德中(10041007年),商稅歲入4500萬貫左右。

  天禧五年(1021年),商稅歲入1204萬貫。

  慶歷前期(10411044年),商稅歲入1975萬貫左右。

  皇祐三年至六年(10581061年),商稅歲入700萬貫左右。

  治平中(10641068年),846萬貫左右。

  熙寧十年(1077年)771萬貫。

  列完這些數據,楊逸再把政治、軍事、經濟政策、自然災害這些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一一寫在素箋上,進行仔細分析削減。

  首先是政治,總體而言在神宗以前,大宋的政治一直比較平穩,只有到熙寧年間,王安石實施變法,政治上才有大的變動;

  但從手上的數據來看,王安石變法多年后,到熙寧十年,商稅收入仍徘徊在七到八百萬貫之間,并沒有多大變動。從這一點上來說,政治因素應該不是影響大宋經濟的主要原因。

  經濟政策方,大宋從建國開始,一直就鼓勵工商,這一項政策從未變動過,在經濟調控方面,朝廷也很少對商品經濟進行管制和干預;

  楊逸能查到的資料中,對經濟干預比較大的只有兩次,一次是慶歷年間范仲淹提出了“厚農桑”與“減徭役”兩條;

  若是實行下去,這兩條法令會對大宋的經濟產生一定影響,但事實上,范仲淹的改革只持續了一年,很快就被廢除了。

  另一次是王安石在熙寧年間,頒布了均輸法、市易法、免行錢、募役法等等,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對經濟進行了干預,但從熙寧十年的商稅收入來看,這些政策總體上對大宋的經濟影響也不是很大。

  再看自然災害,大宋的自然災害不少,特別象黃河決堤這種大災,都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仔細分析后楊逸發現,大宋建國以來,共有兩個自然災害頻發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建國初(960年),到真宗后期(1020年),這一段時期幾乎每三到五年,便有一次大范圍的災荒,而水災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自然災害。

  第二個時期,是熙寧、元豐年間(10681085年),這一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連年出現嚴重的旱災和蝗災,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許多地區農業連年歉收,造成大面積饑荒。

  但他手上的數據表明,在第一個災害頻發時期,大宋的經濟是穩步增長的。

  而從仁宗慶歷中到神宗初期(10441068)這二十多年間,大宋自然災害比較少,然而經濟在這個時期增速卻不大。

  到熙豐年間,也就是王安石改革時期,災荒頻發,連年旱災、蝗災,但這一時期經濟也處于一個平緩期,平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些數據表明。自然災害雖然對大宋經濟發展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

  最后楊逸的目光落到軍事上。很快,他就發現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

  從真宗天禧年間至仁宗慶歷年間。是大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一個時期,到慶歷年初達到頂峰,商稅歲入是原來的兩到三倍。

  而這一時間。也正是大宋的軍隊人數高速增長的時期,從原來的四五十萬人增加到了一百多萬人。

  慶歷年初,由于李元昊起兵反宋,宋夏之間有長達數年的戰爭。

  軍隊本身以及戰爭都會使得朝廷的支出大大增加,而朝廷支出的這部分銀錢,主要是向民間購買各種軍需物資,這就形成了一種市場需求,對推動物資商品化、和活躍市場交易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而大宋目前農業人口占據主體。廣大農民的生活還是以自給自足為主,只有少部分生活必須品需要通過市場交易獲得。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因軍隊的增加,戰爭的出現,大量支出銀錢,就構成了市場消費的主體,其對大宋經濟的影響就會突顯出來。

  到熙寧元豐年間。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軍事擴張,本來也應該促進市場的活躍,但這期間經濟并沒有太大的發展,商稅歲入也增加不大;

  楊逸細細想來,原因除了自然災害外。主要還是出在軍事上。

  首先,王安石一上臺,就開始裁軍,把軍隊人數從一百多萬裁減到了五十多萬,實施保甲法,所供保甲之費用,才是養兵的十分之一二,這大大減少朝朝支出的同時,也減少了市場需求,導致經濟市場蕭條,經濟萎縮。

  因此神宗雖然發動了熙河之役、伐夏之役,但由于軍隊人數縮減太多,對市場需求仍處于一種持平狀態,這就使得大宋的經濟在這段時間沒有太大的發展。

  楊逸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一個結論:軍事是對大宋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

  甚至可以說,大宋空前繁榮的經濟,大半是靠它每年高達六七千萬貫的龐大軍費開支拉動的。

  而這個結論使楊逸暗暗出了一身冷汗。

  因為在他的提義下,大宋這兩三年也裁去了數十萬軍隊,之所這兩三年經濟還能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因素也很多,一是戰爭。

  裁去了軍隊,但戰爭不斷,朝廷的支出不減反增,因此市場消費沒有縮減。

  二是裁下的軍隊需要安置,這也讓朝廷的支出保持不變。

  三是治河,治河消耗大量的物資,加大了市場需求,使得大宋經濟加快發展。

  四是西夏地區的治理,戰利品的發售、河西走廊的打通,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市場的活躍。

  這幾點加以起,使得大宋的經濟在這幾年,以一種前所未有速度增長,商稅從紹圣元年的821萬貫,到去年一躍攀升到2741萬貫,達到了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但治河一兩年便會完工,伐夏之戰帶來的促進作用也很快會消失,與西域的商貿慢慢也會進入一個穩定的階段,今后不可以再有這種突然性的增長。

  因此,若不分析這些問題,加以解決,大宋的經濟發展過兩年又很快進入一個變動周期。

  許多新發展起來的作坊商棧,很可能會因市場的萎縮而破產,大量的從業人員會衣食無著。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市場供求關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史書上通常會對那些米糧如何如何便宜、錢在國庫里發霉糜爛多少多少津津樂道,認為這才是盛世。

  這無疑會給人們灌輸一種觀念:國庫存的錢越多越好。

  楊逸作為后來人,至少知道后世的國家為了促進經濟發民,要不斷加大內需,不斷把錢砸在修路架橋等等基礎設施上,以保證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楊逸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他站在窗前大吼一聲:“清娘,我餓啦!”

  清娘就像一只聞到到花香的彩蝶,立即翩然而來,見到他一臉陽光的笑,清娘也不禁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跳躍在水面上的點點金光,那樣的動人。

  她不說話,就那么站在在窗前,含笑看著她!

  “丫頭,傻啦?我餓了!”

  “看到楊大哥這樣子,我也就放心了,飯菜我已經叫她們備好了,楊大哥是想在書房里用餐嗎?”

  “你也沒吃是不是?”楊逸答非所問。

  清娘帶著一分矜持低下了頭,楊逸在書房呆了一天,見到他那苦思冥想的樣子,清娘那里吃得下,又不敢打擾他,便一直在旁邊的廂房守著。

  “走,吃飯去,以后不許你這樣!”

  “那也不許楊大哥你這樣了!”

  “你能和我比嗎?你瞧瞧,你這腰細跟豆芽似的,再不吃就折了。”

  “呀,楊大哥你別亂摸,這可是院子…”

  “但是,這是咱們家的院子!”

  “那也不行。”

  “那哪里才行?”

  “楊大哥你壞死了!”

  “哈哈哈…”

大熊貓文學    大宋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