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堅與霍正源二人,皆是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兩個詞,一個是“將計就計”,一個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是因為,他們皆是自認為看透了趙俊臣的如意算盤,認為趙俊臣自稱想要與周尚景同歸于盡、從廟堂之中退隱、還打算把自身勢力拱手送給朱和堅的說法,其實就是畫大餅罷了,僅僅是為了蠱惑朱和堅接下來在南京期間無條件的配合自己做事,待趙俊臣順利扳倒周尚景之后,自然就可以背信違約、食言而肥了,讓朱和堅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于趙俊臣這樣的政客而言,翻臉無情、毀約失信乃是常態,根本就不算事,難道朱和堅事后還能咬趙俊臣一口不成?
再說了,政客的事兒,那能叫言而無信嗎?那是“基于現實情況變化的靈活應對”!
霍正源尤其確認這一點,因為他還非常清楚趙俊臣的后續計劃——趙俊臣想要利用南京局勢與周尚景同歸于盡固然不假,但只是為了扳倒周尚景的權宜之計罷了,同時趙俊臣還正在廟堂之中暗中醞釀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財政危機,意欲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以及在財政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于垮臺之后迅速的東山再起!
所以,霍正源此時才會憂心忡忡,認為趙俊臣的這一招對于朱和堅恐怕是毫無作用,甚至還極有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
畢竟,朱和堅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極有可能繼承儲君之位、成為下一任的東宮太子,若是一切順利,他就是未來的明朝皇帝!
正是因為這種身份、這種可能,所以當初太子朱和堉徹底失去圣心、儲君之位搖搖欲墜之后,原本擁護朱和堉的清流們才會毫無心理負擔的轉投于朱和堅門下;所以當初沈常茂垮臺失勢之后,那些曾經的“沈黨”官員才會沒有任何猶豫的改換門庭,紛紛搖身變為朱和堅的鐵桿擁躉。
對于絕大多數官員而言,他們想要在廟堂之中站穩腳跟,終究是要站隊尋靠山的,但既然是必須要站隊尋靠山,那又為何不能直接站隊于未來的儲君太子?又有哪一座靠山能夠比未來的儲君太子更加可靠、更有前途?
所以,霍正源雖然在剛才積極配合了趙俊臣,但等到朱和堅離開之后,依然是忍不住提出了異議——現在輪到趙俊臣要倒臺了,雖然這次倒臺在趙俊臣的計劃之中,甚至是源于趙俊臣的親手推動,但朱和堅會不會故技重施、同樣趁機吞并“趙黨”?
“趙閣臣,依照您的后續計劃,利用南京局勢扳倒周尚景之后,您本人同樣會暫時離開廟堂權力中心,雖然您已經提前準備好了后手、很快就可以東山再起,但終究是要離開朝堂一段時間,也必然會造成咱們這一派眾多同僚的人心浮動!這般情況下,與七皇子合作過于緊密、甚至還承諾把自己的勢力拱手相讓,鄙人認為實屬不智!
您可不要忘了,七皇子當初看似是積極輔佐太子做事,卻又在太子失去圣眷之后迅速吸收了清流勢力,七皇子當初與沈常茂結盟合作之后,也同樣是在沈常茂倒臺之際直接吞并了‘沈黨’勢力…七皇子就是靠著這般手段逐步勢大的,時至今日‘七皇子黨’的影響力已經僅次于‘周黨’與咱們了,這一招可謂是屢試不爽!
而如今,您也要與七皇子緊密合作,又承諾事成之后把自身勢力拱手相讓,難道就不擔心在自己暫時離開廟堂期間,七皇子會再一次利用他的身份地位,把那些原本支持您的同僚們皆是吸收到自己門下?如此一來,即便您將來還能順利的東山再起,但返回廟堂中心之后,卻已是朋黨盡失、勢力大減,豈不是損己利人、給七皇子做了嫁衣?”
說話之際,霍正源眉頭緊皺,在趙俊臣面前來回踱步,顯然是極不贊成趙俊臣的如意算盤。
僅僅是為了爭取朱和堅在南京期間的全力支持,就要冒著己方朋黨盡失的風險,在霍正源看來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聽到霍正源的質疑、看到霍正源的擔憂,趙俊臣既是欣慰、也是滿意。
欣慰是因為霍正源確實是全心全意的輔佐自己,對自己可謂是忠心耿耿,否則他大可以趁勢改投于七皇子朱和堅的門下,完全沒必要提醒自己。
滿意則是因為霍正源的聰慧與識趣,在趙俊臣與朱和堅談話期間,霍正源可以迅速看穿趙俊臣的后續計劃,雖然是心存顧慮,但依然愿意積極默契的配合趙俊臣表演了一場好戲、讓趙俊臣順利實現了自身意圖,一直等到此時此刻才終于講出自身想法、為趙俊臣查漏補缺,這種輔佐者簡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趙俊臣愈發是下定決心,一旦自己未來出現意外,那霍正源就是自己最好的政治繼承人——雖然霍正源的年紀要比趙俊臣大得多!
于是,趙俊臣也不打算向霍正源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輕輕點頭認可了霍正源的顧慮之后,趙俊臣抬手笑道:“霍大學士,你不必急著來回踱步,咱們坐下談話…慢慢把事情講清楚。”
待霍正源終于勉為其難的皺眉落座之后,趙俊臣悠悠問道:“霍大學士,你認為…你剛才所講的那些擔憂,七皇子是否也想到了?”
霍正源毫無猶豫的點頭道:“七皇子必然是也想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痛快答應閣臣您的條件,愿意在南京期間毫無保留的配合咱們的后續行動,完全不擔心閣臣會言而無信!只需是閣臣與周首輔同歸于盡,他就擁有十足把握,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趁機吞并閣臣的現有勢力!”
趙俊臣再次點頭:“那…霍大學士也認為,待本閣暫時失勢離開廟堂權力中心之后,那些原本支持本閣的廟堂同僚們,一定會忍不住紛紛改投于七皇子門下了?”
“那是自然,閣臣您也清楚,咱們‘趙黨’絕大多數人的秉性…”
說到這里,霍正源突然一愣,似乎臨時想到了某些關鍵問題,不由是沉吟思索了起來。
所謂“趙黨”,本質上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貪官集合體。
既然這些“趙黨”官員就是一群唯利是圖的貪官,當他們看到趙俊臣垮臺失勢、離開廟堂之后,自然是會毫無猶豫的拋棄趙俊臣、為自己尋找下一個靠山,而朱和堅無疑就是最佳人選,不僅是未來的儲君太子,在南京期間還積極配合趙俊臣做事、堪稱是盟友關系,即便沒有趙俊臣此前所承諾的拱手相讓,改換門庭之際也是近水樓臺。
理應如此。
然而,霍正源話到一半,卻又面現遲疑,竟然有些不確定了。
在趙俊臣垮臺失勢之后,“趙黨”官員當真會毫無猶豫的拋棄趙俊臣、轉投朱和堅嗎?
或者說,“趙黨”官員們轉投于朱和堅門下之后,就一定會收獲更多好處嗎?
只怕未必!
在“趙黨”尚未成型之際,趙俊臣那時候還只是區區的戶部侍郎,可謂是實力極弱,朝野形象更是要比目前狼藉得多,但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官員舍棄了自己原本可以投靠太子朱和堉、投靠首輔周尚景、以及投靠其他權臣的機會,最終還是決定投身于趙俊臣門下,讓“趙黨”勢力迅速崛起,一躍成為僅次于“周黨”的朝堂勢力。
為何?
就是因為他們跟著趙俊臣可以撈到更多銀子啊!
“悅容坊”的股份、川鹽開發的巨利、“聯合船行”的特權…等等等等,皆是讓“趙黨”官員們盆滿缽滿、日進斗金,就更別說戶部與工部這兩個油水衙門的種種好處了!
這樣一來,習慣了追隨趙俊臣期間的油水十足之后,“趙黨”官員當真愿意舍棄既有利益,毫無猶豫的轉投于朱和堅門下嗎?
朱和堅又是否擁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給予這些“趙黨”舊人滿意的回報?
必然是絕無可能!
恐怕對于大多數“趙黨”官員而言,僅僅是趙俊臣暫時垮臺失勢、離開廟堂,還不足以讓他們下定決心背棄趙俊臣,至少要等到趙俊臣已經確定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以及趙俊臣又迅速失去了自己對于“悅容坊”、“聯合船行”以及晉商集團的影響力,這些“趙黨”官員再無機會利用趙俊臣撈取各種好處之后,才可以徹底下定決心改換門庭。
因道義、理想、情誼等等因素而結成的盟友關系,總是要比想象之中更為脆弱,唯有因利益而結合的盟友關系,才是真正穩固的長久關系。
即便是后世,若是沒有結合打土豪、分田地等等一系列分配利益的手段,先烈們也絕無可能只憑信仰與口號就改天換地、塑造新中國。
至于趙俊臣,他不僅是“趙黨”明面上的魁首,更還是“趙黨”諸多利益關系交織網絡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所以,當趙俊臣暫時離開廟堂之后,朱和堅想要趁機吞并“趙黨”,難度也遠比預想之中更大,他必須還要全盤接手趙俊臣苦心經營的一系列利益關系——奪取“悅容坊”、控制“聯合船行”、爭取各地商賈勢力的信任與合作、肅清趙俊臣殘留在戶部與工部的勢力——這一系列的事情,皆是耗時耗力的大工程,絕非三兩個月時間就可以初見成效。
這般情況下,就算趙俊臣暫時離開了廟堂權力中心,大部分“趙黨”官員考慮到既得利益,也只會暫時觀望局勢、待價而沽,不可能直接背叛趙俊臣。
即便是部分“趙黨”官員出于政治前途考量,選擇放棄自己在“趙黨”集團內部的既得利益,決定趁機轉投于朱和堅門下,但等到趙俊臣將來東山再起,他們回憶起曾經的甜頭之后,也大概率是要“迷途知返”的…就算沒有“迷途知返”,也大概率會變成夾在趙俊臣與朱和堅之間的兩面派、墻頭草,反而是讓趙俊臣將來對付朱和堅之際擁有了更多抓手!
想明白了這些情況之后,霍正源不由是暗暗心驚,因為他突然發現,趙俊臣雖然年紀輕輕、崛起時間也短,然而趙俊臣的根基之穩固卻要遠遠超過古往今來的絕大多數權臣!
但仔細思索片刻后,霍正源還是搖頭:“仔細想來,趙閣臣即便是暫時脫離廟堂核心,大部分追隨者也不會輕易背棄閣臣,只要趙閣臣利用自己的殘留影響力,緊緊抓住‘悅容坊’、‘聯合船行’、工部戶部、以及徽商晉商集團沒有輕易放手,就這樣稍稍拖延三兩個月時間,再待您暗中醞釀的那場財政危機徹底爆發,東山再起之后依然可以保留大部分的既有勢力!這方面卻是鄙人輕視了趙閣臣數年來的苦心經營了!但…
這一切預想,終究只是最佳狀況,到時候必然還會出現各種各樣出乎意料的變數!更何況,即便是這種最佳預想,在趙閣臣脫離廟堂權力中心期間,以七皇子的手段依然可以說服相當一部分趙閣臣的追隨者改換門庭、把他們收為己用!如此一來,待趙閣臣東山再起之后,依然會勢力受損,就算是沒有根基動搖、元氣大傷,也一定會聲勢大降!”
對于霍正源的擔憂與提醒,趙俊臣依然點頭表示認同:“對啊,正所謂人走茶涼,‘趙黨’乃是本閣親手所建,所以本閣也非常清楚,追隨本閣的諸多擁躉皆不是什么忠貞之輩!更何況,一旦離開了廟堂中心,本閣又能保留多久的影響力?即便是當今陛下,到時候也一定會覬覦‘悅容坊’、‘聯合船行’這些聚寶盆,朝堂之中雖然沒幾個能辦實事的清廉官員,卻從來都不缺乏伶俐機敏的‘聰明人’,‘趙黨’眾官員就皆是這樣的‘聰明人’,必然會看明白這一點…
所以,你的擔心并沒有錯,在本閣脫離廟堂中心期間,一定會有不少‘趙黨’官員迅速改換門庭、轉投七皇子門下!即便本閣的計劃一切順利,能在兩三個月時間內東山再起,也至少會有三分之一的‘趙黨’會背棄本閣、搖身變成七皇子的擁躉!”
說到這里,趙俊臣卻又話鋒一轉,向霍正源詢問了一個未曾預料的關鍵問道:“但…霍大學士認為,這種情況對于本閣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對于七皇子而言,又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霍正源再次一愣,只認為趙俊臣在說胡話。
至少三分之一的“趙黨”官員改換門庭、決定投靠七皇子朱和堅,這種事情對于趙俊臣而言自然是一件壞事,對于七皇子朱和堅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難道還有其他可能?
但仔細一想,霍正源又是表情微變、陷入沉思!
他突然發現,也許…這種情況對于趙俊臣而言還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對于朱和堅而言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正如所有人都知曉的事實,“趙黨”就是一個純粹的貪官集團,就算現在已經被趙俊臣逐漸改造成了朝廷之中的激進改革派,但依然不能掩蓋其貪官集團的本質!
如此一來,大批“趙黨”官員背棄趙俊臣之后,還當真就未必是一件壞事!
率先決定要背棄趙俊臣的那些“趙黨”官員,必然是一群原本就對趙俊臣最無信心、也最無忠心之輩,待趙俊臣將來遇到真正危機之后,這部分人也最有可能背叛趙俊臣,所以趙俊臣在自己還能控制局勢的情況下,讓他們提前背棄自己,很大程度上也算是提純朋黨了,這是其一;
絕大多數“趙黨”官員都是貪官,這些人時不時就會因為貪贓受賄之事鬧出各種亂子,逼著趙俊臣不得不親自下場給他們擦屁股,所以隨著“趙黨”成員的減少,趙俊臣將來必須要庇護貪官朋黨的壓力也會大大減輕,被人抓住把柄的機會也將會大幅減少,這是其二;
隨著“趙黨”規模越來越大,趙俊臣還必須不斷拿出更多利益好處進行分配,雖然趙俊臣極為善于斂財,乃是朝野公認的財神爺,但也漸漸感到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而隨著一部分“趙黨”官員主動背棄了趙俊臣,趙俊臣就不必再向這些叛徒分配利益,甚至可以趁機重新劃分“趙黨”內部的利益分配,反而有助于趙俊臣加強“趙黨”的內部凝聚力,這是其三;
當德慶皇帝見到“趙黨”大量官員紛紛背棄趙俊臣之后,對于趙俊臣的忌憚與打壓的心思也會大幅減輕,還可以極大程度上對沖趙俊臣在邊軍影響力的擴張,進而是讓趙俊臣東山再起的計劃增加更多的勝算,這是其四;
林林總總,霍正源細思之下,發現這種局勢對于趙俊臣而言還真有不少好處。
簡而言之,“趙黨”勢力近年來擴張勢頭太盛,看似是聲勢漸大,實則是愈發良莠不齊,而隨著一部分“趙黨”官員選擇背棄趙俊臣之后,趙俊臣就可以趁機整頓內部、再立新規,排除掉一些只是跟風逐利、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墻頭草,保留真正的精華部分…
實際上,只要暫時穩住霍正源、左蘭山、陳東祥等等寥寥少數幾位關鍵位置上的核心人物,趙俊臣的真實影響力就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傷筋動骨,東山再起之后反而是可以輕裝上陣!
但反過來,趙俊臣在這種局面下所擁有的種種好處,也就是朱和堅所要面對的諸多壞處了。
而這些壞處,朱和堅則是基本上沒有任何解決能力,看似占了好大便宜,實際上卻是給自己埋下了無數隱患,說不定就是他最終功敗垂成的直接引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