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和忽戰

  王恒岳以兩個師的力量在瓊州強行登陸,解除北伐后方安全的同時,北方也陷入到了是戰還是和的爭執之中!

  而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徐樹錚!

  徐樹錚時是一個忙人,既要一手包辦新國會的選舉,又要主持對南軍事,因此經常往來于北京、漢口之間。

  由于主戰派兩個大將曹錕和張懷芝忽然變卦不聽調度,他打算單獨依靠奉軍,在漢口設立一個奉軍前敵總指揮部,把張作霖承認調出來的六個混成旅全部擺在湖南戰場上。

  他派奉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孫烈臣、第二十八師師長汲金純、第二十九師師長吳俊升到長沙,布置奉軍入湘作戰。

  又從北京趕回漢口來督促進行。但是這個計劃引起了直系的曹錕、魯系的張懷芝兩軍極大反感,因此他們厭戰的情緒更高。同時,這個計劃又出人意料地[破曉尋卿入夢來]引起了張作霖的反感。張作霖出兵是另有目的的,把入關奉軍全部擺在戰場上,顯然與他的目的不相符合;他更不能容忍徐樹錚公然視奉軍為己有而任意加以調度,因此他召回了三個奉軍師長,并且借口邊防吃緊要調回已經開到湘東的奉軍。

  但是徐樹錚并不因此而氣餒。他由漢口到長沙,又到衡陽親自與吳佩孚打交道。他認為吳佩孚是一個真正打手,曹錕不過坐享其成,如果把吳佩孚拉過來,曹錕就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了。

  徐樹錚匆匆由前方趕回北京來,向段祺瑞建議加緊籠絡吳佩孚以拆曹錕的臺。段祺瑞深以為然,立刻與吳佩孚直接通電以示優異。內閣總理從來是很少和一個師長直接通電的。6月3日北京政府任命吳佩孚為“孚威將軍”。將軍雖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頭銜·但在官制上是“特任”級,與督軍并行,一個手握實權的軍人加上這個頭銜,就是候補督軍,與督軍下臺后被任為將軍的作用完全不同。

  但是這次安撫的工作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吳佩孚到了衡陽之后,就再也不向前進兵。吳佩孚態度之轉變有好幾個原因:一是士兵久戰疲憊,事實上,不能再向南深入。二是湖南戰爭本是他的首功,督軍卻被張敬堯搶去,未免使他怨恨。三是國內反對內戰,反對親日的氣氛,日益濃厚,主戰派的內部也在自生矛盾。四是國際上則英美在歐戰尾聲中·逐漸恢復對東方的干涉,正在努力扶助反段的力量,以抵抗段系背后的日本。

  而英美扶植的對象,正是北洋最忌憚的那個人:王恒岳!

  徐樹錚赴衡陽訪吳佩孚時·吳佩孚請他吃飯,飯后在院子里一個大金魚缸邊密談,談得十分投機。

  徐樹錚雖然很會耍政治,可是這次卻是徒勞無功,他在衡陽和吳談得非常投機,答應補助吳若干軍費,以及發表吳佩孚的孚威將軍名義,[破曉尋卿入夢來]以交換吳佩孚的完全聽命。卻不料衡陽密談這一幕竟被曹錕知道了,大發光火,認為徐樹錚竟收買他的部下,立刻提出嚴重的質問。而吳佩孚則以為是徐樹錚故意泄漏以使曹錕不恥于吳,使自己無法做人,所以也一下子就翻了臉。

  而張懷芝和曹錕本來都是激烈的主戰派,忽然產生了厭戰氣氛,曹錕一再請求回直隸養病,沒有等待段祺瑞同意,就離開漢口,還把第一路司令部全部帶走。隨后張懷芝也率領親信徑返山東。這兩位大將在離開漢口之前,曾與王占元、趙倜、陳光遠、李純交換意見,打算發出一個電報,假口“民生凋敝不堪再戰…”,命令前方“停戰待命”。

  段祺瑞聽說前線將帥公然主和,大為震動,趕緊活動疏通′花了很大氣力才說服他們沒有發出這個電報。雖然如此,段祺瑞已深感他的陣營中,主戰派全變了主和派了,這是新的主和派,其中三個是原來的主和派,三個是原來的主戰派,現在他們結合起來了。最不幸的是這個新的主和派領袖竟是曹錕。

  直軍前線全體將士也聯名發表通電,力言湘省水患滔天,瘟疫流行,兵疲將憊,不堪再戰。同時前線直軍的五位旅長也聯名發表請假的電報,所謂的請假就是怠工示威,五位旅長聯名請假就是集體怠工!

  新主和派的出現,顯示北洋派內部的矛盾已經錯綜復雜極了。過去段祺瑞的皖系主戰,馮國璋的直系主和,曹錕以直系大將而參加主戰派,促成了段在馮段之爭中操到勝券的主要原因。現在,正當南北戰爭的有利形勢落入北軍手中時,忽然原來的主戰派全部轉到主和派,實在是一樁極大的轉變。由于主和勢力大增,厭戰情緒就像-種流行病一樣蔓延到整個主戰陣營來,連極端主戰的倪嗣沖也不愿讓他的安武軍獨當其沖,因此也請求北京把他的軍隊調回休息。

  為什么主戰的將軍們在緊要關頭上竟會主和?這也有實際因素,由于張敬堯部隊的軍風紀太壞,使北軍在湖南完全不受歡迎。湖南人民憎惡北軍,使北軍在湖南的處境完全不利。另一方面南軍在抵抗北軍的戰爭主力完全未受損害。

  段祺瑞在這種情形下,認為再催促前線的北軍進攻是不可能了,因此他決定對湖南改攻為撫,派趙春霆為湘南鎮守使,兼湖南招撫清理局局長,派員分途招撫南軍,凡愿受撫者,一律改編為“政府軍”,官兵仍供原職,凡不愿入伍者,準其給資遣散。這是一個很惡毒的分化南軍,尤其是分化湘軍的策略。

  但段祺瑞本人始終無意于終止武力統一政策。

  段祺瑞在北京又擬定了第五期作戰計劃,是在湖南采取守勢,但對廣東采取攻勢。

  6月10日段祺瑞召見舊國會參議長王家襄,說自己現在將派四萬五千人打廣東,兩請你告訴議員們,千萬不要再去廣東。凡是附和南方的,一概格殺不論。

  而督軍團們在天津公推張懷芝為代表,于6月15日到北京,面謁馮國璋,請問馮國璋能不能退而為副總統,馮國璋表示“不為”,于是馮段兩人都讓出了副總統的位子,這一來,曹錕就有希望出任副總統職位了。

  19日天津會議正式舉行,會議一致決定通過徐世昌為下屆總統,并通過繼續對南方進行軍事行動。

  曹錕是因為副總統已是指日可得,所以由主和轉而主戰,至于張懷芝厭戰是因為想回山東老巢,不料他回到山東后,代理山東督軍張樹元一定要真除,不肯交還督軍位子,他只好揖讓,這一來他便落空了,于是只好向南方找地盤,因此他便也由主和轉為主戰。

  張懷芝愿意赴南指揮軍事,正好符合當時的需要,因為曹錕既然要當副總統,自然不愿赴南方,其他的主戰的大將如張作霖、倪嗣沖等都不愿[破曉尋卿入夢來]離開他的地盤,張懷芝在北洋派中資格頗老,而他已無廟可依,正好成為段對南第五期作戰統帥的主要人選。

  雖然張懷芝不是能征慣戰的良將,但總比派不知名或資格淺的人來得妥當,于是張懷芝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南征主將。

  張懷芝雖然余勇可賈,愿意擔任征南統帥,可是他還是色厲內荏,他必須找一個打手。這時候,當之無愧的是吳佩孚!

  6月20日他又由天津到北京來報告天津會議的決定,于是他向段祺瑞悄悄地提出這個要求,段祺瑞正欣幸他愿意披戰袍,親上前線,自然立刻答應,就是這天,北京政府發表了下列幾道命令:特派曹錕為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特派張懷芝為援粵軍總司令,吳佩孚為副司令。特派李厚基為閩浙援粵軍總司令,童葆暄為副司令。令魏宗翰為陸軍第九師師長。日令張樹元護理山東督軍兼省長。

  曹錕由“兩湖宣撫使”一躍而為“四省經略使”,在民國政府中這還是最大的地方官。印鑄局特地替這個新官鑄了兩斤多重的銀質獅紐大印,比特任官的印還要大。這一來便顯示曹錕的地位是在各省督軍之上,也就是副總統的候補[破曉尋卿入夢來]人。表面上看起來段祺瑞很捧曹錕,其實是非常勉強的,段生平最重資格,以前看不起黎元洪,是因為他在滿清只做到協統,曹錕以布販出身,段怎會看得起他!

  曹錕在北洋派中本以“老實人”出名,可是這次反反復復,證明老實人也會玩花樣,段在瞧不起曹的出身而外還加上對他的不信任。

  可是四省經略使,實在是個空名。不說別的,光是四川、廣東現在就控制在了那個什么大元帥王恒岳的手里。

  難道那個王恒岳會把四川拱手交出來嗎?

  也正在這種心態下,曹錕竟留在天津私邸花園內飲酒看花,絕無南下之意。

  段祺瑞想加重他對川、粵兩省軍事責任,而他卻好整以暇,避重就輕。

  北京一再電促南下,他回電請先發清欠餉后,劃定經略使權限,絕口不提南下就職,請他到北京去,他也一概都不答允!!。

大熊貓文學    小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