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351 完美之殤

  今天第一更,求推薦,求訂閱!

  “黑天鵝”的故事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而在現實生活中,“黑天鵝”這部電影結束之后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迎來了開始。當電影院的燈光亮起時,全場觀眾集體起立,用最熱烈的掌聲向娜塔莉波特曼、向埃文貝爾送上了祝賀和贊美,沒有人能夠例外。

  雖然這是一部心理驚悚電影,即使舉行大規模公映也無法取得大范圍觀眾的認可,就好像當初“沉默的羔羊”,不僅得到了輿論界的一致贊譽,還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多座小金人的肯定,但是在北美票房也就是一億三千萬美元,這也是題材限制的直接表現。

  要知道,“沉默的羔羊”在同類型電影之中高居影史票房的第二位,冠軍是同系列作品的前傳“紅龍”。真正的心理驚悚電影,票房要過億都十分困難,所以這也注定了“黑天鵝”在票房方面很難有所作為。

  但不可否認的是,“黑天鵝”這部作品這樣真正喜歡類型片的觀眾心中,卻足以成為經典了。更不要說娜塔莉波特曼在這部電影里奉獻讓人拍案叫絕的演出,還有埃文貝爾身為導演對于心理變化的細膩把握,這都使得“黑天鵝”成功在嚇壞了全場觀眾之后,贏得了電影院里所有人的掌聲。

  “黑暗,華麗,詭異,痛苦,絕望,驚艷。我捂著嘴巴看完了電影的最后一分鐘,甚至沒有錯過最后一秒鐘的字幕。

  ‘黑天鵝’這部作品美得讓我窒息,埃文的每部作品都毫不例外地讓人愛不釋手。

  故事的情節并不意外但埃文的精彩之處就在于,他把每個鏡頭每個場景,拿捏得壓抑又緊湊詭異又華美,讓觀眾一步步追隨著電影的腳步,不留多余的力氣思考下一個情節,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隨著高潮的到來而窒息。即使是一個最普通的故事,埃文都能賦予其鮮活的生命力,然后在我們的視線里傲然盛開。”

  這是來自于尼爾達西為“紐約時報”撰寫的影評開頭,這一段評論毫無疑問是對電影最好的詮釋,同時也是觀看過點映播放的觀眾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驚悚、可怕、恐懼但卻讓人愛不釋手!哪怕在觀影過程中只覺得毛骨悚然,但卻沒有任何多余的時間去思考去害怕,只能跟隨著鏡頭的起伏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被電影的魅力牢牢鎖住無法掙脫。

  雖然尼爾達西早就已經被埃文貝爾所征服了,但他總是能夠在埃文貝爾的每一部作品里看到全新的東西,這實在是太過驚人了。這一次的“黑天鵝”更是如此,“黑天鵝”不僅是心理學作品,而且還是與娛樂圈息息相關的藝術創作,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這也使得“黑天鵝”故事里隱含的深意遠遠超過了一部普通電影所能蘊含的部分。

  “用電影這項藝術媒介來表現另外一項藝術舞蹈而且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芭蕾舞劇‘天鵝湖’以及芭蕾舞演員的生活、情感、心態展開,探討的是追求藝術至高境界的代價,顯然埃文拍攝這部電影是有更多的思考,不僅是對自己藝術生涯的一種反思,同時也是對整個藝術生態的一種思考。

  埃文將‘黑天鵝’的格局控制在一個十分局限的范圍,無論是故事、角色還是內涵、深度等方面都沒有太大的野心,一切都被控制在‘天鵝湖’和舞蹈藝術本身,觀眾只要認真欣賞、注意細節,就會從故事之中體會到無窮無盡的深意甚至可以稱之為一次心理暗示。這也使得‘黑天鵝’成為埃文導演生涯中最藝術的一部作品。

  ‘黑天鵝’的故事看似懸念重重、驚悚迭出,但其實并不復雜。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孜孜不倦、努力耕耘的芭蕾舞女演員在迎來事業飛躍的轉機之時,敏感脆弱的心理承受不了這四面八方涌來的壓力,從而精神分裂、疑神疑鬼,游走于虛幻和現實之間。這一方面讓她的生活開始支離破碎,但另一方面卻也讓她在瘋狂的極限之中突破了個人束縛,達到了藝術完美的新高,實現人戲合一的至高境界,同時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埃文拍攝影片的理念十分明確,那就是將各種關系、懸念都隱藏在無窮的細節之中,只要愿意去發現,就不會有缺漏和歧義,沒有許多藝術作品的故弄玄虛,也沒有商業電影的過分渲染,一切都是在觀眾的掌控之中。

  對于角色的設計和關系的安排,埃文顯然花了很大精力。妮娜一開始就是個標準的白天鵝式人物,魅力、單純、敏感、脆弱、自我壓抑;與之相對應的莉莉則是標準的黑天鵝,奔放、不羈、開朗、大方、誘.惑。因此,妮娜和莉莉之間的關系是彼此吸引卻又彼此競爭,就好像白天鵝和黑天鵝這對雙胞胎一般,妮娜一方面從莉莉身上看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狀態,無法控制地與莉莉親近甚至產生.性.幻想,但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威脅,總是懷疑莉莉要取代自己。

  貝絲的存在是首席舞者的標桿,同時也是藝術領域注定的軌跡:從默默無名的配角開始努力,登上舞臺中心的聚光燈位置,年老色衰之際也就是藝術生涯終結之時。妮娜羨慕著貝絲,她想要成為貝絲,但同時她又恐懼成為貝絲——因為她不想要像貝絲一樣自暴自棄。

  托馬斯作為藝術的監督者,他對于表演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解讀,他追求完美,但同時又對完美有著諸多不同的定義;他崇尚藝術,但同時又對商業的需求有著準確的定位。托馬斯施加給妮娜的壓力,與妮娜自身對完美的追求發生了化學反應,最終造就了整個故事的誕生。

  至于艾瑞卡這個母親的角色,這也是埃文隱藏在整個故事里最大的暗線,首先艾瑞卡是作為控制者的存在,她控制著妮娜的所有一切,生活、性格到事業,她把妮娜當做一個六歲地孩童一般牢牢把握在手中;但其次艾瑞卡又是妮娜個性懦弱的根源,黑天鵝的個性就是被艾瑞卡壓抑在妮娜的體內,太久的壓抑才導致了最終妮娜的爆發,徹底毀滅了自我。簡而言之,艾瑞卡就是妮娜自我毀滅的根源。

  妮娜為了追求完美,在無窮無盡的壓力之中開始毀滅自我,恰巧藝術上又要求她必須完美演繹出白天鵝和黑天鵝的截然相反形態,這就從戲里引發出戲外的精神分裂。當周遭壓力將妮娜的白天鵝心態壓制到脆弱的極限時,黑天鵝心態就破土而出,奪過了妮娜的心神,讓妮娜陷入混亂與瘋狂。

  可以說,埃文對于心理變化過程的設定和懸念的設計,確實是讓人耳目一新,故事結構明明十分簡單,卻被埃文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格局,并且將電影質量從優秀帶到了更高的層次。電影的主題其實就是追求藝術的完美,但‘藝術中的完美’真的存在嗎?埃文給出了他的答案,這是存在的,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妮娜為了追求藝術而人格分裂,這種分裂使得藝術達到了完美,但卻付出了生命作為等價交換。當藝術家突破自我、打破常規追求藝術極致時,只有在瘋狂的狀態下才能夠達到這種至高境界、領悟藝術真諦。‘霸王別姬’中就說過,不瘋魔不成活。也許這就是藝術完美的標志。

  當然,埃文認為這種完美只是相對而言的,因為每個人對于藝術的理解都不同,艾瑞卡認為的完美就是永遠長不大的女兒,托馬斯認為的完美就是張弛有度、控制有余、釋放有度,莉莉認為的完美就是張揚不羈、自由奔放,貝絲認為的完美是帶著黑暗氣質的瘋狂,而妮娜原本認為的完美是控制,但在故事的最后,妮娜找到了屬于她的完美:自我分裂、瘋魔成活。

  娜塔莉波特曼在埃文的鏡頭之中奉獻了職業生涯最精彩演技,‘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那個小蘿莉已經成長為動人心魄的絕世美女,她將妮娜身上截然不同的白天鵝和黑天氣氣質展現得細膩傳神、氣場鮮明。娜塔莉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的細膩勾勒,將妮娜這個角色的轉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確實是讓人拍案叫絕。

  除此之外,梅麗爾飾演的艾瑞卡、米拉飾演的莉莉,也都格外出彩,不分伯仲;更不要說埃文親自出演的托馬斯了,魅.惑、沉穩、成熟、精明、藝術的氣質在埃文身上閃閃發光。

  出色的演員,絕佳的劇本,高人一籌的控制力,打造出了這樣一部‘黑天鵝’。在故事里,妮娜為了追求藝術的完美付出了生命的代表,但在現實生活中,埃文使得他的藝術生涯再創新高,卻不必以生命作為交換,如果失去埃文那絕對會是全世界娛樂圈的一大損失,相信沒有人愿意看到這一幕的到來。

  埃文用‘黑天鵝’的故事講述了藝術家們追求完美的過程,同時也將他自我追尋藝術更高境界的過程用這種真實卻驚悚的方式呈現了出來,精彩絕倫!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今年最出色的影片之一!對于我來說,這就是完美。”

大熊貓文學    大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