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782 繼往開來

  今天第四更,求推薦,求訂閱!

  第八十屆奧斯卡終于落下了帷幕,“血色將至”與“老無所依”兩分天下,前者拿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效剪輯四座小金人,后者則擒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三座重鎮。“料理鼠王”稱霸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原創劇本,兩個重量級獎項,成績好到有些詭異;“諜影重重3”則成為最大驚喜,最佳剪輯獎和最佳音響效果兩座小金人分量十足;“玫瑰人生”則有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化妝入賬。

  這個獎項分配看似是分蛋糕,重要獎項幾乎人人都有,一部作品稱霸的局面沒有出現,但事實上,仔細分析過后,卻可以看出奧斯卡最重要的一項改革,那就是“作品至上”!無論是綜合類大獎還是技術獎項,希德一甘尼斯都在貫徹這樣一個事實,在他領導之下的學院將不會對商業電影、獨立電影或者藝術電影做出任何的區分,只要有實力,那就是學院做嘉獎的什品!

  如果在五年之前,“斷背山”、“老無所依”這樣的電影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那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一個事實,前者的沉靜、大氣,卻擁有同性戀這個致命傷;后者黑色得毫不留情,血腥得讓人骨子里都發冷,主題更是深刻晦澀得幾近文藝。但是,這幾年來,在獨立制片代表人物埃文一貝爾的帶領之下,獨立、藝術作品的風潮正在強勢崛起,前年“陽光小美女”歷史上第一次問鼎了北美周末票房冠軍,這說明了獨立制片也能夠在票房上有所作為;而現在奧斯卡又用小金人來做出了表彰以往習慣于尋找大眾和評論界平衡點的小金人,現在卻是更加堅決、果敢地捍衛著自己的選擇,哪怕是不由自主向影評人的選擇傾斜哪怕是收視率方面付出慘痛代價,但是以作品為核心的觀念都絲毫沒有動搖。

  前年的“斷背山”,去年的“無間行者”,今年的“老無所依”,都是如此;包括“血色將至”擒下最佳導演獎,也不例外。從最佳影片的選擇上來說第八十屆奧斯卡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繼往開來的一屆頒獎典禮。“老無所依”之中人性本惡的“進化理論,小無慈悲的冷酷收場,盡管也通過探討越戰老兵問題映射政治,也通過因貪念而引火燒身的故事來嘲笑布什政府,但結局卻被社會大機器淘汰的“老一代”只能安于自己的無能、順從命運的拋棄,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另外,“血色將至”力擒四座小金人其中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重要獎項,儼然成為今年的最大贏家,這也可以看出奧斯卡的改革決心。“血色將至”通過資本主父和宗教擴張過程中的互相利用彼此背叛,來諷刺當今社會的種種問題;而集中在兩位主人公身上因為過多的野心、貪婪而引火燒身的故事更是在赤果果地嘲笑著深陷伊拉克泥沼的美國白宮;丹尼爾一普萊維和H.W.普萊維、亨利普萊維之間的互動更是對社會之中對親情的漠視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不得不說奧斯卡的選擇實在太過于果決了,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公民凱恩’”的“血色將至”,其實就是在對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社會進行最冷酷的嘲諷和蔑視,而奧斯卡在八十華誕之際,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向一個嶄新的未來邁開了腳步。

  從最佳影片的選擇和整體獎項的分部上,幾乎超過七成的媒體都愿意將第八十屆奧斯卡成為繼往開來的一屆頒獎典禮!這樣的奧斯卡不僅沒有因為八十大壽而固步自封,局限在自娛自樂的小圈子里,反而是居安思危,大步流星地邁向新紀元。也許,第八十屆奧斯卡的獎項分部并不是完美的,但之上是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一年。

  在這一點上,格萊美、柏林電影節都必須向奧斯卡學習,希德一甘尼斯的改革勇氣,足以讓他們肅然起敬。也許改革的方式不一樣,但這一份勇氣卻不能缺少,否則他們面臨的只會是一條通向死亡地獄的下坡路。

  在最佳影片之外,最佳導演的選擇也再次凸顯了學院的勇氣,延續了“繼往開來”的主題。

  李,安、馬丁一斯科西斯、埃文一貝爾,過去三年的獲獎者名單,這讓“紐約地區因素”在好萊塢大本營洛杉磯的負面影響幾乎忽略不計,而朱利安一肖貝爾、托尼一吉爾羅伊等新秀的入圍也說明了學院對新人培養的堅定,而埃文一貝爾更是個中翹楚,連續四年入圍提名名單的壯舉,年僅二十五歲擒下最佳導演小金人,完成全世界范圍內的導演滿貫,由此可見希德一甘尼斯的態度了。這一次埃文一貝爾的獲獎,完全將獨立制片、反傳統、個性等因素發揮到了極致,這讓人不由開始展望,距離埃文一貝爾更進一步似乎也已經不太遠了。

  在八十歲的奧斯卡之上,埃文一貝爾擒下最佳導演小金人,突破點有太多太多。

  首先埃文一貝爾年僅二十五歲,準確來說是二十五歲一百零五天,這個記錄估計是很難打破的,要知道,在埃文一貝爾二十二歲以“神秘肌膚”贏得最佳導演提名時,將最佳導演提名收入囊中之前,最佳導演提名的年紀記錄才僅僅是二十四歲——由約翰一辛格頓于1991年創造,而現在埃文一貝爾在二十五歲僅僅比史上第二年輕最佳導演提名的記錄大一歲不到而已——時贏得最佳導演小金人,這個難度絕對堪比登天。

  另外,在此之前最佳導演最年輕的記錄是三十二歲,而那已經是七十五年前發生的事了,那是在第四屆奧斯卡上留下的記錄,那是奧斯卡未成熟的早期,沒有參考價值;而倒數第二年輕的記錄是1999年三十四歲的薩姆一門德斯創造的,這就比較近了,而薩姆一門德斯還創造了一系列記錄,他是導演處女作就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小金人的,這個成績埃文一貝爾無法比擬。但是,埃文一貝爾拿獎時僅僅二十五歲,這不僅將最佳導演最年輕的記錄足足拉低了七歲,而且還創造了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記錄。

  其次是埃文一貝爾打破了地域限制,紐約地區因素、英國出身等限制都被忽略不計,再聯想一下去年“香水”為埃文貝爾贏得提名、今年“潛水鐘與蝴蝶”為朱利安一肖貝爾贏得提名,語言因素也在被逐漸削弱。

  由此可見,學院對奧斯卡改革的大刀闊斧了。從“斷背山”,開始的驚濤駭浪,經歷了去年春秋戰國的混亂局面,再到今年五代十國般的爭奪,希德一甘尼斯對奧斯卡的改革計劃終于是露出了本來的面貌。

  難怪埃文一貝爾會在奧斯卡上大放厥詞,在得獎感言里毫不猶豫地說出了那番話,雖然埃文一貝爾再次聲明他真的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有感而發罷了——這是事實;但人們還是認為,埃文一貝爾是在希德一甘尼斯的默許之下發表了這番言論。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更靠謠一些,這種說法認為希德一甘尼斯和埃文一貝爾不可能有任何溝通,因為即使是希德甘尼斯也不可能提前知道最后獎項的歸屬,但希德、甘尼斯了解埃文一貝爾對于作品的重視,也清楚埃文一貝爾的觀點,所以才將最佳導演頒發給了埃文一貝爾,而埃文一貝爾果然在得獎感言中說出了希德一甘尼斯的真實想法。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老無所依”贏得最佳影片獎,埃文一貝爾贏得最佳導演獎,創造的不僅僅是一項項紀錄,更是讓奧斯卡逐漸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埃文一貝爾更是毫無疑問成為奧斯卡——或者說美國電影發展史上繼往開來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角色,不知不覺,埃文一貝爾已經成為了史書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美國電影史上注定將會有屬于“埃文一貝爾”這個名字的一方天地。

  除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演技獎項、劇本部門、技術部門的獲得者,也無一不證明了希德一甘尼斯的思路,一切都用作品說話,在各個部門的競爭之中,包括呼聲最高的萊昂納多一迪卡普里奧影帝頭銜在內,從影帝、影后到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再到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原創劇本,所有獎項全部都是強強碰撞之后,以作品本身的實力勝出,所謂的同情票、人情票都被盡量控制住了,每一個獎項的廝殺都可以稱得上是驚心動魄,否則也不會有瑪麗昂一歌迪亞問鼎影后,希斯一萊杰贏得最佳男配角,更不會有“諜影重重3”力擒最佳剪輯獎了。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奧斯卡嘉獎的是全身心投入作品、投入角色,哪怕自身有各式各樣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以作品說話,只要表現足夠出色,那么就值得褒獎。更重要的是,萊昂納多一迪卡普里奧打破數十年的桎梏奪得影帝、瑪麗昂一歌迪亞成為索菲亞一羅蘭之后第二位憑借“外語演技”登基的影后,也讓人們清楚意識到,其實所謂的獨立制片不再是問題,同樣,商業大片也不會成為阻礙,作品才是永遠的核,心。

  這一切,對于八十歲的奧斯卡來說,實在是一件好事,讓人就惚之間又重新看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奧斯卡最純粹的模樣。

大熊貓文學    大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