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759章 規矩變了,回賜沒了

第759章規矩變了,回賜沒了  “當,當,當…”景陽鐘連響數聲,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大朝會已經結束了議政部分,進入了下一環節,也就是朝拜儀式。

  各國使節不敢怠慢,連忙整理衣冠,跟在了禮儀司派來的主事身后。其實,這個環節也是大部分使節最為期待的,在朝拜儀式中,諸國的外交文書、賀表、貢物都將由禮儀司呈報給天子,為了彰顯天朝氣度,回賜也會當場宣布出來。

  對各國使臣來說,這是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一般來說,回賜的具體數量,都是由禮部事先定好的,但是在朝會上也可能發生變化。因為有個只增不減的原則,所以有變化是好事,具體變化多少,則要視皇帝的心情而定。

  今年比較特殊,適逢大變,使臣們到了京城之后,禮部官員也無心多說,只是按照規矩將他們安置在鴻臚寺之后,就不管了。沒有溝通,眾使也都是懵懂,卻都保持著樂觀,因為他們可以確定,大明天子今天的心情一定不錯。

  正德要在朝會后舉行二婚典禮,這消息已經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了,升官發財娶小老婆,這都是人生大喜,而且是不分國界種族的那種,這樣的時刻,皇帝的心情能不好嗎?

  至于先前殺了不少人,其實也沒什么影響,殺大臣,而且一殺就是這么多,說明皇帝正在回收權力,跟升官也是同一個道理。

  所以,烏斯藏的那個喇嘛才那么大咧咧的,布達拉宮自大明開國年間就開始跟大明打交道了,早就總結出了規律。大明的士大夫雖然也很大方,但請他們做事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開國的兩位強權君主對外藩也很大方,而且還是不收回報的那種。

  現在的少年天子似乎正走在和開國先祖相同的道路上,而且,根據京城的傳聞,這位少年天子還很有錢。聽過了喇嘛的猜測,以打秋風為目的幾個使者都是心如鹿撞,七分期待加上三分忐忑,心情就象馬上要揭開蓋頭的新郎官一樣。

  “朝鮮國王李懌敬奉大明父皇帝…”按照遠近和親近程度,第一個宣讀的是朝鮮國書,從一開始的稱謂,到整體內容,體現出的只有兩個字:諂媚。閔政浩很好的體現了朝鮮精神,面對強者的時候,高麗人是沒有下限的。

  他這邊起了個高調,其他使臣都有些傻眼。打秋風肯定是要說好話的,但是,也得有個限度啊,臉可以不要,但總得留塊遮羞布什么的才好啊!可朝鮮人這是在做什么?他們壓根就是脫光了趴在地上,五體伏地的表示臣服了,這也太不要臉了。

  就算想討大明皇帝的歡心,多撈點回賜,也不能一口一個爹,叫的這么開心啊!最重要的是,他把基調搞得這么高,等下大伙兒還怎么混啊,真是太可惡了。

  這幫人望向閔政浩的眼神都有些不善,不止他們,就連大明的那些官員也都是翹舌不下。早聽說冠軍侯把棒子們禍害的夠嗆,現在看來還真是,經過他的調教后的棒子,這叫一個服帖。

  這只是個開頭,使臣和官員們很快就發現,他們震驚的太早了,棒子可不光是會甜言蜜語的喊爹,他們也一樣會做事。

  “為表示敬意,朝鮮以土特產入貢…上等高麗參一千顆,秀女八百名,金八千,銀八萬…”禮儀司負責宣讀那位主事眼睛開始發直,從開國時起,大明跟朝鮮打了多少次交道了,從來就沒見那個窮鄰居這么大方過。

  放在從前還比較容易理解,雙倍回賜,入貢越多,得利就越多,但現在規矩變了,而且朝鮮人是知道的,以土特產為名入貢,那么回賜也是土特產。隨著天津工業區的擴大,京城土特產正在急劇貶值當中,所以,清單上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貢品,一點折扣都不打的!

  官員們的眼神都變了,關注的目標也變了。讓人服軟說好話很容易,當初隋煬帝征高句麗的時候,對方每次一撐不住,就會派人來詐降,也是好話說盡,結果大隋一退兵,他們立刻就翻臉不認賬,由此可見,半島居民向來沒信用。

  可現在,這貢品委實不算多,但以朝鮮的貧瘠,想要湊出來,一樣得砸鍋賣鐵才行,最神奇的是,他們心甘情愿的不要回賜,這就難能可貴了。冠軍侯的調教手段果然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用,讓人嘆為觀止。

  “…朵顏衛指揮同知花當敬獻,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還沒等其他人琢磨過味來,朵顏部賀表就被念出來了。有了朝鮮帶來的震撼在先,朵顏部以草原特產為主的貢品就不顯得多稀奇了,讓人驚異的是國書中的稱謂。

  朵顏三衛在名義上的確是大明的臣屬,可雙方從來就沒人把這事兒當真,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草原上很多部落都受過大明的冊封,但最后還不是想搶就搶,想叛就叛?

  想讓他們自稱臣屬,那得是狠狠的教訓過之后,被打疼了,草原人才會自甘謙卑的來求饒。謝宏剛去遼東禍害女真韃子那會兒,建州人就跑來京城告狀,那時他們也是自稱臣屬的,但朝貢的時候,卻從來沒人自居臣屬。

  面子什么的倒是無所謂,問題是作為臣下給君王上貢,本來就是不需要回賜的啊,至少從名義上來說是這樣。

  朝臣們的反應倒還好,韃靼、瓦剌聯盟,韃虜大舉南下的過程中,朵顏三衛一直老老實實趴在遼東沒動,單就這一點來說,就足以證明他們對大明的忠誠,或者某人的調教手法了。

  但使臣們卻都有了不祥的預感,連續兩個藩國的禮單念完,都沒提回賜的事兒,是要等著最后一起說?可是…那個念國書的人為啥一說到土特產,就加重語氣呢?他們心中疑惑重重,然后,他們就看見了尚蕩跑到那個主事身邊說了些什么。

  “尚大人,我們都是大明的臣屬,都是仰慕天朝的繁華才來的,一定要共進退啊。”大喇嘛的臉皺皺著,好像一個風干的橘子,他真急了,礙著那通譯是大明指派的,他不敢明說,但他這樣的暗示和明說也差不多了。

  “對天朝的繁華,尚某確實仰慕得緊,也正在努力當中,若是大師愿意,有權代表烏斯藏做決斷,不妨也和我一同,將國書略作更改吧?”尚蕩傲然自得的笑了笑,不著痕跡的向閔政浩投去了一個感激的眼神,此仰慕非彼仰慕,個中意思,只有當事人才會明白。

  “…”喇嘛懵了,都進了紫禁城了,突然又說要改國書,哪有這種道理啊?而且…那主事開始念誦琉球的國書和禮單了,沒什么特別的,就是在禮單最前面,也有了個土特產。

  喇嘛不知道土特產的確切意思,可他下意識的察覺到,這玩意不是什么好路數。他不知道閔政浩那些人到底吃錯了什么藥,居然連秋風都不打算打了,但他卻不打算退縮,大老遠的來一趟,容易么,不把路費賺出來怎么行?

  烏斯藏的貢品很有特點,不單有摸得著看得見的佛寶等硬件,還有各項祈福儀式等軟件,往好了說,算是對當地特色的全面展示,往難聽了說,他們就是來空手套白狼的。

  從前,鑒于唐代的吐蕃之亂,大明的天子或是為了籠絡,或是對宗教確實感興趣,都會對這些來打秋風的喇嘛優容以待,好吃好喝的款待后,還會厚厚的打賞一筆,讓他們滿意而歸,換取他們老老實實的在高原窩著。

  可這一次卻讓喇嘛失望了,烏斯藏的國書念完,大明天子沒有任何表示,那個宣讀的主事也很快翻過這一頁,開始朗讀哈密的國書了,很顯然,說好的打賞泡湯了。然后…國書統統念完,朝拜儀式眼看著就到了尾聲,喇嘛等人淡定不能了。

  “陛下,小僧敢問,這回賜…”

  “哦,是松贊濕布大師啊。”朝拜儀式是很莊重的,按規矩,亂說話是要被拖出去打的,但正德對禮儀不甚注重,禮部官員這會兒也都心神不屬,倒也沒人跟喇嘛計較。

  正德溫言安慰道:“大師放心,你們大老遠的來了,朕肯定不能讓你們吃虧。回賜就不必了,烏斯藏物產不豐,你們攢下點東西也怪不容易的,還是都拿回去吧,另外,路費朕幫你們出了,回去的路上,你們可以住在大明的驛站。”

  “可是,陛下…”喇嘛都快哭出來了,他來的路上,本來也是各地衙門接待的,路費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啊!何況他帶的東西是最少的,直接拿回去,那不是白來了?

  “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你的心意朕收到了,禮物什么的就算了,至于那些法事什么的,嗯,最近京城死了不少人,你們倒是可以去那些人家坐坐,今天就不必了。等下朕要舉行婚禮,有和尚晃來晃去的,好像不太吉利呢。”

  喇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其他幾個使臣也是呆若木雞,大明的錢越來越多了,可怎么不傻了呢?沒了這個冤大頭,大伙兒卻要去哪里打秋風,混飯吃啊!

大熊貓文學    明朝第一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