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七十六章 權術非常道

草清第六卷第四百七十六章權術非常道第四百七十六章權術非常道  這沉默蘊著一股壓力,一股力度比李肆預想沉重得多的壓力。

  關于這個問題,史貽直剛才提到此事時,態度就很鮮明了,他主管司,自然是想杜絕干擾,單純地以定罪。而他如此表態時,一些人臉色都有些不豫,顯然不贊同他的觀點。李朱綬扯到農稅問題,也有轉移話題的用心。

  依照華夏的傳統政治智慧,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對鄧小田歷數罪狀,宣揚國之大,然后李肆出面,以帝王之尊施恩,同時還要重處壓迫鄧小田的地主和木行東家。這樣既能維護國尊嚴,也能緩解民人情緒。

  鄧小田案拖到現在還沒有結果,是因為案件復雜。既有私藏火器,聚眾傷人至死,也有襲擊巡鋪,搶奪軍器,還有聚眾擾亂,致多人死傷。涉及三大案,相關證人提審了上百人。

  現在司整理完案情,定論就是一個字:死。鄧小田怎么也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國就太過兒戲。

  但怎么死,卻還大有文章,也會體現朝廷對鄧小田案的態度。明清時,死刑分“立決”和“監侯。”立決的當然是重犯,什么凌遲、梟首、斬、絞,也有等級之分。而“監侯”則是緩刑,也就是所謂的“秋后處決。”基本只有斬、絞。

  英朝刑律寬減,廢掉了死刑里的凌遲、梟首和其他五花八門的死。關于這一點,腐儒還很是不滿,在他們看來,五馬分尸、凌遲乃至挫骨揚灰等對死人施展的刑罰如果廢掉,那要怎么來處置類似謀反、逆倫等這樣罪大惡極的罪行呢?只殺一人跟殺百人,乃至謀反這些罪行,處刑是一樣的,這不是很荒謬嗎?

  而具體列鄧小田案,腐儒們卻高呼起“不外人情。”一致呼吁朝廷外開恩輕處鄧小田,即便是死也只能以最輕之刑。

  在這件事上,腐儒和一般民人站在了一起,他們都只循著樸素的“鋤強扶弱”心態,覺得鄧小田即便犯了彌天大罪,也是富人壓迫所致,情事可憫。

  自然,儒黨更要借題發揮爭奪他們的話語權,《正氣》、《正道》等儒黨報紙,連篇累犢地刊載呼吁書,或明或暗地將鄧小田案貼上“為富不仁”這個現象的標簽,想要將話題引向貧富沖突,同時給自己貼上“為窮人說話”的標簽。

  這番政治動向在場十一位竿相都能看到,因此也各有立場。門下省湯右曾、楊沖斗,中書省蘇文采,以及樞密院范晉都希望能輕判鄧小田,以示朝廷寬仁恤弱之心,平息已有苗頭的政爭。

  史貽直不論,彭先仲、顧希夷等工商出身的人,都希望就事論事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國和秩序為重。

  劉興純和蕭勝的觀點是另一個極端,在他們看來,鄧小田居然燒旗妄喊,反心昭然。不從重懲處,會有更多的鄧小田跳起來。他們可不是日子過不下去,歷朝歷代,都有喜歡打家劫舍,自稱好漢的反賊。

  李朱綬最擅的是權衡,他的意見就是那套“傳統智慧”。

  李肆初時也沒多想覺得這個方案還算可行。可看到《越秀時報》、《士林》以及《工商時報》等報紙不約而同都在談國與帝王的關系,心中就是咯噔一響。

  他忽然意識到,真要這么干儒黨和民人依舊不滿意,因為鄧小田還是得死。而賢黨也不滿意因為李肆擾,違背了他關于“國大于君”的承諾。同時工商也不滿意,因為這意味著李肆向破壞規則的儒黨和民人妥協。

  道黨自然明白他的苦衷,可這般權衡,不符合道黨關于“中庸”的治政原則,那就是循道而行,不偏不綺,而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眾人沉默,是正在醞釀說辭,積蓄精神,準備在李肆駕前好好來一番爭執,這就是李肆感受到的壓力。原本這般情形,自十一位宰相的內閣初見雛形后,就已經屢見不鮮了。眾人經常為部門調整、預算收支吵架,習慣了在李肆面前表露清楚立場,然后等著李肆圣心獨裁,以統攬全局的胸懷和超前于形勢的眼光作出評斷。

  但現在這事,李肆心中沒了底,他還沒做好準備。此事很容易偏題,話頭一拐就到了貫穿人類歷史的終極問題,貧富和階級的沖突。他也不想在這個正要帶著大家一起謀富貴的要緊關頭,讓貧富沖突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然后由此及上,來動搖他剛剛捏成雛形的國家。

  見李肆也皺起了眉頭,蕭勝搶先道:“諸位該是還沒思量好,那么先議我們樞密院的軍費案吧…”

  眾人松了口氣,這個話題的確有些麻煩,先扯扯淡吧,蕭勝這話說得文縐縐的,其實就是要錢,要更多的錢。

  蕭勝一大岔,李肆心中一動,他隱隱有了個想。

  這時蕭勝又開始重復之前他對李肆提到的新形勢,這也是他急急趕回來的原因。他一直在負責東南前線事務,包括福建和臺灣。這一年來,雍正是幾乎放棄了福建,就丟給施世膘自己打理。得了便利的施世膘造快槍快船大炮,擴民勇練兵牢牢守住了臺灣府城,壓得朱一貴和杜君英頻頻向英華求援。

  但這都是小節,施世膘終究無力控制海疆,他依舊處于守勢。可歐人一方有了異動,蕭勝從私人途徑得了不確定的消息,說去年康熙就跟洋人有密議。但來不及兌現就咽氣了。現在歐人正跟已有“東南王”之稱的施世膘聯絡,希望能履行這項密約。

  被問到具體是哪國人,蕭勝有些模糊地道:“葡萄牙、西班牙,國,唔,可能還有荷蘭。”

眾人臉上都飄著不以為然的神色除了不列顛佬,你都說了個遜川  “那么以蕭知政的估計,最壞的情況會是如何?”

  “最壞的情況,估計是有滅國之力的大軍前來,載著六十門大炮的巨艦至少有十條以上。”

  眾人的臉色已經轉為鄙夷,都在肚子里念叨,你這爭軍費的手段未免也太拙劣了。

  蕭勝尷尬地捏下巴:“消息還不準確正在進一步探查中。”

  他心里當然沒底,葡萄牙的確是在澳門一事上跟本朝有了爭執荷蘭人么,之前還打過一仗,這兩家是有舊怨。西班牙和蘭西沒太大接觸,不列顛更是隔著一帽子遠。早前英華頒布了貿易令,大開商路,就算葡萄牙和荷蘭這等舊怨之主,也都在貿易厚利下低了頭怎么還會有歐人起大艦隊而來?

  范晉幫腔道:“若是之前康熙真有密議,眼下雍又開始修理他的兄弟,手腳正漸漸騰出來,施世膘還在東南把權越來越重,如此前景,并非不可能。”

  此事李肆跟蕭勝已經單獨討論過了早有定計,開口道:“南洋事重,如今朝廷的中冇央稅,三成海關和海貿之事,不容有失。這樣吧,老蕭要加的部分,不從各部預算中抽取,就預支明年的交趾工商稅計司估計會有三十萬,加上原本的一百五十萬,老蕭,夠了么?”

  蕭勝搓手,連連點頭說夠了夠了。現在他分管的海軍,加上伏波軍,旗下有一萬五千人馬,人員費用就高達一百萬,船只維持費、海軍學堂和基地和訓練等常規費用二十萬,還得除開臨時費用能用來造船的不超過二十萬兩。

  蕭勝一直有心在海鯊級的基礎上,建起一支可以橫行南洋的主力艦隊,到那時英華才算是真正有了把握南洋的底氣。雖然說人才還得長期培養,可沒船也出不了人才。明年再得三十萬怎么也能造四條比海鯊更大更好的船。就算是預計中最壞的情況出現,也能有一搏之力。

  思緒朝軍事上轉了一圈,李肆的想已經清晰了。

  “華小田一案,朕決意,——…”,

  李肆一開口,眾人懶散姿態頓消,都緊張地聽著李肆有什么定斷。

  “此案所涉事理太深,我英朝初立,不能辨析過細。朕有兩個意思,一是以論斷,不偏不綺,一是讓此案泯于輿論。

  李肆這兩個意思,一是定論,原本大家各有意見,可現在皇帝開了金口,不愿去干涉此案評判,大家也就統一了意見,畢竟這是李肆在循他“國大于君”的原則。

  第二個意思就有些難辦了,李肆要求此案不能再成為輿論焦點,那要怎么做到?讓門下省去給各家報紙下禁令嗎?那可會惹出比鄧小田案更大的波瀾吧。

  李肆似乎有些不情愿地開口道:“此事也不難,鄧小田案里,有一樁關節,很早就是大家關心過的話題,那就是民人持火器之事。之前我們循明清舊例,用的是馳禁之策。而鄧小田以火器傷人,正涉及到朝廷火器管制之事。儒黨的報紙,也拉來被害人家眷,在報上聲討朝廷火器管制不嚴,我們…,就在這事上做文章。”

  眾人有些跟不上李肆的思路,也就老于朝堂之事的湯右曾品出來了,小心地問:“官家,準備怎么在火器一事上轉開輿論!?”

  李肆沉聲道:“民間禁不禁火器,事涉千家萬戶,無數人命,朕只是奉天行道,不敢代天立言,此事,朕決意…,朝野大議!”

  置政廳沉默了好一陣,李朱綬忽然拍掌:“妙!”

  朝野大議,這就是把決定權丟給所有人,最后他李肆身為裁決者,再來下定論。此事古往今來,還未有過。把這事搞起來,鄧小田案就根本不起眼了。

  楊沖斗卻嘆了口氣:“官家,這是權術謀國…”

  老頭說話直接,在他眼里,這位皇帝不僅政見非凡,還很善于以小手段擺布朝政民心,他擔心的是,一直這么玩下去,李肆會把這些權術當作施政的依靠。

  李肆苦笑點頭:“朕知道,朕也明白,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他注視玻璃墻外的天空,有些沉重地道:“但現在還不是大家可以在鄧小田案上深究下去的時候,說是拖延也好,逃避也好,朕都認了。朕只是覺得,此事大家都還沒作好準備來面對。”舉報錯誤和落后的章節是對來書最大的幫助,來書承諾所有的舉報都會及時處理.

本月來書小說推薦榜小說分類排行榜

大熊貓文學    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