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七零章 股市與老百姓

  “就初憑?”徐隆聽到這話半信半疑的盯著荊國平看了半天,方才說道,“老荊,你可別誑我!”

  “我誑你干什么?真是的,要不是現在我們賈總有事不在,不然你自己一看就知道了!”荊國平此時的反應那簡直就跟徐隆在質疑他本人一樣。

  “那你們老總真是這樣的學歷?真是初畢業?”徐隆此時還真是有七分相信了。“真有!要是騙你我就是小狗!行了吧?”荊國平如此說道。倆年齡加起來都超過100歲的人,結果現在說話的架勢簡直就像是小學生一樣!

  其實不僅只徐隆,哪怕是別的上影樂團的演奏家們感覺也是如此。憑借著他們幾十年沉浸于音樂領域的經驗來說,能編出來這種曲的人哪怕不是什么專業人士,那起碼肯定也是從小學習樂理的!不然普通人最多就是哼出來一個還不錯的調調,最多只適合一個樂器演奏,斷斷不會像現在這樣一個曲里的節奏明顯就是為多重樂器合奏而設計的!而能譜出這樣十幾首風格完全不同,有電樂曲風格有民族樂曲風格等等歌曲的人,怎么可能是一個完全沒學過樂理的初畢業生?

  這些上影樂團的演奏家們私下里一討論,那簡直是每個人都對華美動漫的這個賈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非常想知道這個賈總到底多大年紀,到底長什么樣,到底是不是真的這么有譜曲的天賦,是不是真是傳說不世而出的天才…

  而在這個大家都猜測賈鴻漸到底是何方神圣的時候,他本人卻是表情嚴肅的在看著《人民日報》。是什么事情才能讓整天微笑的賈鴻漸如此嚴肅?而且是什么事情才能讓整天晃來晃去的他有空來看《人民日報》?

  原來。這篇《人民日報》上刊登的是一篇長篇經濟分析章——《“七五”以來的報告》。在這篇報道用極大的篇幅討論了從91年到94年這3年半的時間里面跟19861990的“七五”時間段經濟數據對比,從而發現了國優企業面臨的三大困境——

  “一是虧損居高不下,國有企業虧損數量以每年14.2的速度增加,平均每年總共虧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而在全部的虧損企業,國有企業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二是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低下,庫存產品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超過生產增長速度至少10!三是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比‘七五’時期下降5.4個百分點。并且國有企業資金利稅率和成本利潤率都低于非國有企業…”

  在章最后。還特地宣布國家將在近期宣布《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的名單,并且在章結尾還特地的介紹了這個《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的意思——國務院將會在全國范圍內選出來包括國有、合資、私營公司在內的一共一百家企業,督促這些企業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要建立職代會。讓職工參與到公司重大決策去,同時要安排職工進入董事會作為職工代表,同時任何有關職工工資、休息、工作時間等切身利益的,必須事先跟職工溝通…

  看著章上最后的那個《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賈鴻漸可是真心感覺到神奇了!歷史上有這玩意兒么?歷史上有這玩意兒的話,那他后來大學畢業后上班怎么還經常無償加班來著?這到底是個樣工程還是說蝴蝶效應?前世他這個時候年紀還小。根本不會關注這些企業圈兒里的事。到了現在還真有點迷茫。

  不過這玩意兒到不重要。重要的是賈鴻漸在那個八股一般的經濟分析章里看出來了其他的東西!是什么東西?那就是國有企業的虧損!現在通貨膨脹率百分之十幾二十的樣,國有企業那肯定虧的一塌糊涂。甚至有的廠那都出現了前腳剛把產品賣出去,后腳就驚訝的發現收回來的錢連買原料的價格都不夠!在這種時候,國家會放棄國企?

  放也只會放掉小型國企,那大型國企怎么辦?靠國家撥款?央去年自己窮的都過不了年了,今年哪怕改成了分稅制,這才上半年還沒過呢,哪兒有那么多錢分給國企用?還是跟銀行貸款?現在的副總理上臺時兼任央行行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掃清三角債和死賬爛帳!如果國家撥款和貸款都不行的話,那怎么給國企輸血?除了把國企扔進股市還能有什么辦法?

  這90年代初期火爆的股市那可是給央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看著那么幾個軟腳蟹一樣的軟柿集體企業上市結果瞬間圈了一筆錢,這還能不讓央記得股市的能量?而在1992年的深港認購證事件之后,那股票的威力更是讓央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

  這深港認購證事件是什么?就是深證新股認購證搶購風潮!跟上證在90年代引起的“股瘋”同樣,國南方另一個股票交易心深港市也出現了一陣瘋狂。剛開始在90年深證開始試營業的時候,沒人知道這股票還能賺錢,于是深發展之類的認購證那在大街上給人發都沒人要!后來結果一上市了沒多久,深證來了個“股瘋”,所有上市企業的股價飛漲!到了這時候所有人都知道股票這玩意兒就是暴富的工具,于是所有深港人都開始搶購新股票的認購憑證。

  甚至不知是深港人,連羊城人甚至整個嶺南省的人都瘋狂的跑到深港去搶購股票認購證!在當時一張隨便什么新股的認購證被炒到了什么價錢就不說了,光說一個細節——羊城到深港的硬座火車票本來是30元一張,結果愣是被人搶購一空,每天每趟火車都沒空座!人多的擠都擠不上去!而此時這火車票被黃牛在黑市上以什么價格銷售?200元!

  而且不止是嶺南人瘋狂了,甚至上滬人亦或是最北面的東三省人那都瘋狂涌入深港,有的人因為沒有辦理邊防證,進入不了深港特區,結果當地的農民直接就當起了蛇頭——自告奮勇帶路鉆鐵絲網,收費每人每次40元!

  不過,最瘋狂的還在后面,除了全國各地的人都涌入深港以外,一些提前知道了消息的人早就開始暗搜集身份證,為什么?因為認購證是要憑借著身份證購買的!當時深港市的郵局包裹里,大多都是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寄過來的一捆捆的身份證!

  更有甚者干脆就不收集身份證,而是直接顧人!傳說有一對姓唐的兄弟,以一天50塊錢的“工錢”,從祖國最西北的邊疆自治區首府,一次性用火車皮運了1500個民工到祖國最東南的深港,干什么?干的就是幫忙買認購證!這1500張新股認購證那等到新股上市直接就是原始股,直接就享受一上市頓時瘋長百分之一千四百的漲幅!

  在92年8月9號那個新股認購證發售的那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軍真的開始“沖鋒陷陣”!幾萬人往一個小小的只有20平方米的營業廳里擠!在這個深港仍然三十多度、悶的跟蒸籠一樣的天氣里,那些人好不容易擠到了柜臺前的時候,遞進去的所有鈔票那全都是濕的!怎么濕的?都是被汗水浸濕的!

  這樣一個發生在92年的事件,能不讓國家領導人們深刻的記住股市是個發財的地方?甚至這個年代的那些經濟學的“磚家”們也紛紛發現了這個秘密,然后紛紛上書獻策,建議“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是搞活和增強國有企業實力的戰略選擇”。后來建立的證監會,那就是為了把兩個證交所發型股票的權利上繳到央,然后就可以實行一種全棉復制國優企業的“指標配合制”——由央政府確定上市額度,然后按照系統分配到各個部委,然后按地域分配到每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再分配給各個地方的國有企業…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不想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光想著給國有企業輸血的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這樣的做法那說的不好聽的就是坑股民的錢!就是用老百姓的錢來養那些效益差到了極點的國企,同時還給老百姓一個能發財的“泡泡”夢想。

  這種做法一方面解決了國有企業缺乏撥款的眼前痛苦,另一方面倒是同時“驚喜”的解決了經濟學家們批判了很久的“居民儲蓄增長過快”的所謂籠虎難題。只不過這種做法,就是一個天生的畸形兒,這種做法一出現就存在著至少4個方面的先天弊病!

  什么弊病?虧損的國有企業為了能圈錢,他們能老老實實的做報表顯得自己是虧損的,然后把上市資格讓給經營更好的私企或者別的國企?拿到配額但是不具備上市條件的國企怎么辦?進行大面積的、公開的做假賬!通過神馬種種資產剝離、產業重組等等噱頭走一個形式主義,然后就直接上了市,這最終坑的是誰的錢?還不是老百姓的錢?為什么后世國股市一直很奇怪?原因就在于此!

大熊貓文學    風騷重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