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胡維庸案件(6)

  吳晗先生統計過,從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他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文件,處理四百件事情。

  這真是一個讓人膽寒的數字,朱元璋時代沒有勞動法,他干八天也不會有人給他加班費。但他就這么不停的干下,這也使得他很討厭那些半天說不到點子上的人,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就表現了這一點,當時的戶部尚書茹太素曾經上了一篇奏折給朱元璋,朱元璋讓人讀給他聽,結果讀到一半就用了將近三個鐘頭時間,都是什么三皇五帝,仁義道德之類,朱元璋當機立斷,命令不要再讀下去,數了下,已經有一萬多字了。

  朱元璋氣極,命令馬上傳茹太素進見,讓侍衛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頓。

  可以看到,廢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過他并不在意,因為在他看來,多干點活就行了,然而事情遠不像他想得那么簡單。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皇帝和丞相之間的權力制衡關系,我們用另一種方式來表述。

  雙方的關系其實可以用拔河這個運動來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別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這項運動并沒有裁判,但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不能太過分。雙方的進退都有一定限度。

  這個限度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實踐劃定的,他告訴拔河的雙方,哪些事情是皇帝可以做的,大臣不能干涉,而哪些事情是大臣應該管的,皇帝應該允許。

  在那上千年的皇帝與大臣的博弈中,這一規則在不斷的完善。雙方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這樣的規則中,權力達到了平衡。

  而朱元璋不守規則,改變了這一切,他把大臣們拉得東倒西歪,并宣布他們從此被解雇了,然后拿著那根繩子回家晾衣服。

  他似乎認為這樣就解決了問題,權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謂的平衡。

  事實證明他錯了,歷史規則不是小小的朱元璋能夠改變的,既然朱元璋并不喜歡這種平衡,歷史之神將給他和他的子孫安排另外的拔河對手,而這個對手與之前的那些人不同。

他們也不守規則  我們要說明一下,朱元璋不守規則的行為只是害了他自己和他的子孫辛苦操勞,對于整個明朝政治而言,并不一定是件壞事。朱元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卻沒有砸到這個朝代。

  在我們的歷史和生活中,有著很多非常奇妙的規則,這些規則看不見,摸不著,卻始終起著作用。比如著名的黃金分割,以黃金分割比例確定的圖案是最美麗的,劃分的結構是最合理的。很多的藝術高超的二胡演奏家發現,在胡弦的某個位置拉出的音色非常優美,經過驗證,那個位置正是胡弦的黃金分割位。

  這些規則實在是太神奇了,如果你依照這些規則去做,你就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你違反這些規則,你將受到它的懲罰。

  在歷史中也存在神奇的規則,這些規則在冥冥中操縱著一切,沒有人可以抗拒它。

  在這場拔河中,歷史規則也起著作用,一千余年來,王侯將相們根據這一規則確定了自己的位置,而朱元璋無視這一規則,他認為自己能夠徹底消滅丞相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確實做到了。

  他取消了丞相的官位,并禁止今后設置這一職位。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消滅了丞相的稱呼,但在這場斗爭中他真的勝利了嗎?

  事實證明,歷史的辯證法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它搞出了一批名叫內閣大學士的人,這些人除了名字不是丞相外,其余的一切和丞相都沒有什么區別,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的權力甚至要大于前朝的任何丞相。

  他們無孔不入,無所不管。他們不但管理國家大事,還管理皇帝的私事,他們不準皇帝隨意騎馬游玩(正德),不準皇帝吃偉哥(隆慶),不準皇帝選擇自己喜歡的繼承人(萬歷),他們甚至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名臣時代,一個幾乎沒有皇權制約的時代(高拱、張居正)!

大熊貓文學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