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監察御史 原創剛從外面回來,向大家抱歉!!
潼關,數十名騎兵護衛著幾名騎馬的官員從遠處疾奔而至,奔跑的馬蹄聲驚動了兩邊的店鋪,自從齊王李元吉接手潼關防務后,便關閉了城門,不準行人和商賈進出潼關,這使潼關日漸冷清,兩邊的店鋪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我要精彩開始 奔跑的馬蹄聲引起了所有店鋪的注意,一群正坐在一起聊天的掌柜紛紛站起身,向奔來的人馬望去,約一百多名唐軍騎兵護衛著三名官員,一名四十余歲的中年男子,頭戴烏籠紗帽,身著紫色袍服,后背一把尚方天子劍,身后跟著稍微年輕的官員,卻穿著緋色的官袍,品階稍低。(文字首發盡在讀書閣)
“是監察御史!”
一名年老的掌柜慧眼識人,他認出了來人,掌柜們紛紛圍上來,“裘掌柜怎么看出來?”
“你們沒看中間那桿白底黑狻猊旗嗎?那就是御史臺的旗幟,中間那穿紫袍的官員,至少是五品以上,不是御史大夫竇抗就是治書侍御史于志寧。”
老掌柜隨即又搖搖頭,“不是竇抗,竇抗我見過,這應該是于志寧。”
這時,只聽士兵在高聲報關,“速稟報齊王殿下,治書侍御史于使君奉旨前來監察。”
眾掌柜們一聲驚嘆,佩服老掌柜目光如炬,老掌柜捋著山羊胡子得意地笑而不語,對他們這些生意人,看人辨時務是第一要務,老掌柜眼睛忽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低聲對眾人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治書侍御史應該是為齊王搶人那件事而來。”
齊王搶女人之事早已傳遍了潼關。商人們頓時議論紛紛。個個喜形于色,如果齊王被撤換,那么潼關便可以重開啟。保持行人往來,他們的生意又可以興隆起來了。
掌柜張少華不露聲色地離開了,他回到自己店鋪。迅速寫了一份情報,交給心腹伙計,再三囑咐他,“用河東城的鷹,這次是發往河東城。”
伙計駕著小船走了,張少華又望著潼關城,他心中有些擔憂,這些御史到底是不是為齊王搶女人之事而來,他并沒有把握。
很多事情確實只能是一種推測。但如果是有依據的推測,那么猜中可能性就很大,他們確實有依據。潼關最近很平靜。唯一可能引來監察御史的事件,只有六天前發生的齊王搶人事件。
盡管齊王搶名妓之事做得并不囂張。沒有在潼關前搶奪,但在有心人的渲染下,潼關附近幾乎人人皆知。
治書侍御史于志寧確實是奉旨來查齊王搶人事件,他甚至還帶了尚方天子劍,在必要時用來震懾齊王,李孝恭的彈劾奏章使李淵勃然大怒,這是他無論如何不能容忍之事,兩軍交戰時,李元吉竟然搶大將的小妾,這會引發嚴重的內訌,會使弘農郡一敗涂地。
但李孝恭也沒有拿出證據,李淵也擔心其中有隱情,一方是自己兒子,一方是侄子,作為一個君主,他更多是要考慮勢力的平衡,不可能道聽途說便快刀斬亂麻,李淵在反復考慮后,決定先派御史前來調查,一旦屬實,立刻罷免李元吉的潼關大帥之職 于志寧也是關隴貴族于氏家族子弟,為官謹慎,思慮周密,深受李淵器重,這次李淵派他前來,就是希望于志寧能秉公調查,不偏不倚,但于志寧還是讀懂了李淵內心深處的另一層意思:盡量不要冤枉李元吉。
否則,李淵應該是先把李元吉調回長安后再慢慢調查,可李淵并沒有這樣做,這就說明李淵也并不愿意李元吉強搶大將之妾成為事實,因為這壞的不只是李元吉的名聲,連同李淵的名聲也一并影響。
皇帝內心的心思從來不會明說出來,這就要靠手下的臣子去明悟,于志寧確實明悟了李淵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心思。
于志寧被請去了貴客室稍候,此時,就在十幾步的另一個房間里,李元吉正惡狠狠地威脅行軍長史趙慈景。
“沒有這回事,你記住了嗎?沒有!”
趙慈景出身隴西名門,官任兵部侍郎,同時也是當朝駙馬,他娶了李淵的第五個女兒長廣公主,趙慈景年紀并不大,只有二十五六歲,長得瀟灑飄逸,是個有名的美男子,學問也不錯,但性格卻稍微顯懦弱。
他也聽說了李元吉搶黃君漢小妾之事,但在李元吉的強勢之下他保持了沉默,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驚動圣上,讓他心中著實不安。
“只是圣上怎么會知道?”趙慈景囁嚅著問道。
“這還用問嗎?除了李孝恭,誰還敢告我黑狀?”
李元吉一陣咬牙切齒,他向門外走去,又不放心地回頭道:“記住我的話,沒有這回事,否則我倒霉了,我母后也不會饒你。”
趙慈景不敢吭聲,跟著李元吉向大堂走去,兩人走進了大堂,于志寧連忙起身施禮道:“參見齊王殿下!”
李元吉瞥了一眼桌上金盤內的尚方天子劍,他重重哼了一聲,大搖大擺坐了下來,趙慈景拱拱手,在下首也坐下。
于志寧勉強笑了一下道:“下官此次前來,是因為河間郡王彈劾殿下強搶大將黃君漢之妾,圣上震怒,命我前來調查。”
他話音剛落,李元吉重重一拍桌子,手向他一伸,怒道:“說我奪人妻女,證據在哪里?”
于志寧臉色露出尷尬之色,連忙道:“就是因為缺乏證據,圣上才命下官前來調查真相。”
李元吉嘴一撇,用一種極其傲慢語氣道:“不用調查了,我告訴你真相,這是因為李孝恭恨我不肯聽從他的調令,使用卑鄙手段污蔑我,企圖把我罷免,就是這么簡單。”
于志寧在李元吉這里得不到合作。雖然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還是令他感到喪氣,他將目光轉向了趙慈景,“趙侍郎認為呢?”
趙慈景猶豫了一下。這一猶豫的瞬間,他感覺到了李元吉身上傳來的殺氣,是啊!他何苦為黃君漢這種小將領而得罪齊王。再說他確實沒有證據,只是聽到一些傳聞,趙慈景咬了一下嘴唇道:“這件事我聞所未聞。”
李元吉臉上浮現出一絲掩飾不住地得意,他冷哼了一聲說:“我知道,有人對我放棄太原之事一直不滿,只要對我稍微不利的消息便拿來做文章,也不管真假,我倒覺得于御史應該去調查一下李孝恭,去問問他為什么要污蔑我?”
于志寧苦笑一下道:“這個也在下官的計劃之中。在潼關稍作調查后,我就會去弘農郡。”
“不用調查了!”
李元吉斬釘截鐵道:“我告訴你,沒有這回事。你若胡亂調查。會影響我的軍心,你要去弘農郡。最好現在就走!”
李元吉站起身轉身離去,于志寧只覺一陣頭大,太子寬厚仁德,秦王禮賢下士,就算是有點傻的趙王玄霸也不會胡作非為,偏偏圣上還有齊王這種狂妄驕橫的兒子,于志寧又看了一眼趙慈景,趙慈景苦笑一下,對他施禮道:“這件事盡快調查,早點結束吧!時間拖久了,真的會影響戰局。”
于志寧嘆了口氣,“我知道,我應該是先去弘農郡調查,拿到證據后再回來。”
他站起身拱手道:“那我就告辭了!”
趙慈景將于志寧送出了潼關,他又快步返回,他覺得應該和李元吉再談一談,他走到李元吉院子內,卻從窗子里看見李元吉在給親兵交代什么,手擺出了一個‘殺’的動作,趙慈景心中頓時變得冰涼,他知道李元吉要做什么了,應該是殺人滅口。
恰好李元吉也回頭向院門看來,兩人四目相觸,李元吉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種說不出的陰毒狠辣。
黃河北岸風陵渡,幾天前還是空空蕩蕩的河面,卻在一夜之間云集了數百艘戰船,同時也在一夜之間從河東城調來了一萬軍隊,使風陵渡的軍隊已達三萬人,更重要是北隋軍主帥楊元慶也在風陵渡。
河面上,大船的桅桿密集如林,黑壓壓的六百余艘船只覆蓋了數里的河面,這些是從延安郡過來的渡船,每艘船可運載兩百余士兵,加上戰馬和糧食,可以一次渡過黃河。
楊元慶在數十名將領的陪同下在碼頭上視察戰船情況,他瞇眼凝視著黃河對岸,天氣晴好,寒冷的北風吹散了清晨的霧氣,河水拍打著岸邊,發出‘嘩!嘩!’聲響,視野格外清晰。
他隱隱可以看見黃河對岸呈一條黑線,對岸是閿鄉縣,根據他的情報,對岸駐扎的兵力只有兩千人,李元吉雖然率領大軍前來,但他卻駐軍潼關,距離閿鄉縣還有二十余里,大戰打起來,根本就來不及趕來防御,恐怕李淵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兒子只管潼關,而不管弘農郡死活,根子就出在一軍兩帥之上。
聽說屈突通反對一軍設兩帥,但李淵沒有采納他的諫言,李淵是從政治上考慮,不愿意弘農郡和潼關的防務連為一體,弘農郡屬于關外,而潼關屬于關中,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政治上是沒有問題,但在軍事上,這絕對是一個敗筆,偏偏李淵又派了傲慢的齊王李元吉前來,李孝恭怎么可能指揮得動他,或許李淵的骨子里還是想以保潼關為主,其次才是守弘農郡。
“晚上可以渡河嗎?”楊元慶回頭問行軍司馬張貞孝。
張貞孝上前施禮道:“回稟總管,卑職已經確認,根據現在的水情,在一更時河面水旋最少,那時渡河最為有利。”
楊元慶點點頭,又凝神思索著遺漏之處,這時,一旁秦瓊低聲問:“總管,時機已經成熟了嗎?”
“即將成熟!”楊元慶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
楊元慶已得到情報,治書侍御史于志寧出了潼關,出現在前往李孝恭軍營的路上,他等待的時機即將到來。
感謝各位書友鼎立支持 .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