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0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八

  已經是月初,初冬的寒冷海風吹打在人的臉上猶如刀割。夏天農的車竟然等候在了假日山莊之外,等領導們都散去,才慢慢開了過來。將安在濤接了上來直接去了夏家。

  夏曉雪笑嘻嘻地打開門,把安在濤迎了進去。夏天農兩口子坐在沙發上正襟危坐,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安在濤訝然掃了夏曉雪一眼,笑道,“爸爸,媽媽,你們找我有什么急事嗎?”

  “你先坐下,老石你去泡杯茶來。我跟小濤說幾句話。”夏天農笑了笑道。石青溫和地看著安在濤。投過贊許的一瞥來,這才起身去泡茶。從對自己冷嘲熱諷的副市長夫人,到現在殷勤接待主動為自己泡茶的丈母娘,安在濤暗暗為自己在夏家待遇的變化而感慨。

  原本,在安在濤的計劃中,他準備用2年的時間跟夏家兩口子打一場持久戰,但結果卻不到半年,不僅讓他們同意還成功與曉雪訂婚。他明白,除了他跟曉雪的堅持之外。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這里面定然也有很多偶然與必然的因素在內。

  小濤,我來問你,如果讓你去市委辦給杜書記干秘書,你愿不愿意?”夏天農低低問道。

  安在濤訝然一聲,“秘書?杜書記的秘書?”

  他雖然早就有著跨入真正官場的打算,但是給濱海市的一把手干秘書,他還真沒有想過。他只是打算著,在濱海鍛煉上兩年,積累一些資歷和業績,然后通過夏天農的關系進入濱海幣委宣傳部當上幾年聯機關干部,然后下放到下屬區縣干個宣傳部長、組織部長什么的。而給杜庚干秘書安在濤不禁有些猶疑。

  “你的表現讓杜書記很是贊賞。他非常欣賞你的文筆和穩重的作風。前兩天跟我通過氣,說是想要讓你去給他當秘書當然了,我們還是要征求你的意見的。”夏天農眉眼間的喜色根本就遮掩不住,“這樣,無論是對你還是對你,都有著莫大的好處只要你在杜書記身邊磨練上幾年,將來前程似錦喲。”

  安在濤沉吟了一下,抬頭來望著夏天農,也沒有客套直接就問了一句。“爸爸,其實我做什么并不重要,我去市委辦對爸爸很重要嗎?”

  夏天農老臉微微一紅,他當然是有私心。石青泡了茶過來,坐在了安在濤身邊,柔聲道,“小濤呀,你是我們的女婿,有你在杜書記身邊工作,你爸爸的工作也好開展嘛,再說了,”

  安在濤笑了笑,他焉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只不過。他需要弄清楚的是,是杜唐主動提出要他還是夏天農暗中活動的結果,如今已經有了答案。他當然也隨之立即做出了決定。

  他笑了笑,“我沒意見一只是,爸爸,我去杜書記身邊,會不會讓人說閑話呢?”

  夏天農一怔,繼而擺了擺手,“如果你沒有如今的知名度。你去杜書記身邊,還真會有人說三道四。但是你現在是鼎鼎大名的濱海名記。聲名遠播的筆桿子,讓市領導看中要是很正常的事情。

  回到濱海晨報上班,沒幾天,安在濤即將被市委提名去中央黨校參加青年干部培刮班的消息就在報社傳了開去。

  中央黨校的每年一期的青干班,幾乎是基層干部的搖籃,凡是能參加這個培班的學員,無一不是各地政府培養的后備豐部。只不過。青干班的學員往年一般都是從基層政府里選拔,市委提名一斤。報社的首席記者去參,這還是破天荒地第一遭。

  安在濤要進機關當官了這樣的消息哪里還能遮掩住,一時間成為濱海晨報的熱門話題。其實,晨報人無論是領導還是員工,心里早就心知肚明,這樣一今后臺極硬的市領導女婿,又才華橫溢,還是在大學里就入黨的優秀名牌大學畢業生,這樣一個條件綜合起來,安在濤的“出走”其實并不那么令人驚訝。

  濱海晨報領導班子里,唯一感到可惜的是黃澤名。黃澤名非常看重安在濤的才氣和沉穩有度的工作作風。有才氣、有沖勁、有韌性和責任感,這是作為媒體人最完美的品質。他在潛意識里將安在濤當成自己的接班人一樣來進行培養,本來想過上兩年就讓安在濤主持新聞部,再熬上幾年的資歷,就讓他進班子,好為將來接自己的班做準備。

  可惜了。黃澤名嘆了口氣,望著安在濤,小安,說心里話,我還真是不想放你走。你能不能再考慮一下,做媒體也一樣能出人頭地”

  安在濤微微笑了笑,沒有說什么,他的沉默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黃澤名搖了搖頭,又肪戶擺年,“既然你心不在媒體,我也留不住你。去吧。希來并途無量。”

  天灰蒙蒙的網亮,老虎山景區附近青山村的農婦菊花就爬了起來,倚著門梳頭。面前的院子清冷而落寞,呼嘯的北風刮著,卷起了一地的黃葉。她站著安了一會兒呆,然后生灶火煮豬食。

  菊花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結婚后所有重活都是張建筑干。現在丈夫死了。她被卷入了一個旋渦之中。在丈夫埋葬的土地上,幾個家媒體記者找到這位農婦,而同時,她還感覺到地方政府的壓力如一面墻向她倒來,完全不同張建筑倒下帶給她的壓力。

  她后悔向縣政府遞交了那份求助信。“如果可以選擇,寧愿丈夫張建筑悄無聲息地死去,也不要像現在這樣沸沸揚揚。”她這樣對一個來采訪的記者說。

  安在濤坐在進京的火車上,盯著手上的這份東山晚報,報紙的二版上有東山晚報轉載經濟日報記者劉彥采寫的一篇報道。報道的主人公。安在濤也認識,就是當初那個救人的山村退伍兵張建筑,此刻張建筑已經因病情惡化無錢醫治而死去。

  青干班要在口月日才開學,為期一個半月,到春節前結束。現在才是月侶日,按理他不該去這么早。但他接到通知,他關于高架橋的報道獲得了公共新聞傳播獎的一等獎,要進京領獎。這個獎項是國內新聞業界的最高獎項,有新聞媒體業界“新聞金像獎”的別名。

  安在濤乘坐的是軟座,旁邊傳來列車員推著小貨車賣小吃的聲音。安在濤瞥了一眼,繼續俯身看著劉彥的報道。

  “鵬年舊月日。張建筑委托戰友給縣上的一位領導寫求助信:“我救了引人的生命,現在求領導救我的命。信中,張建筑第一次詳細向外界講述了他救人的經過,以及他遭遇的巨大困難。已經過去整整舊天,求助信仍然沒有回音。同時寫給縣上其他相關部門的求助信,也沒有消息”

  “生活之悲,以之為窺。一個救了引個人的英雄最后因沒有錢離開醫院而等死。因為求助政府和領導的信沒有回音,絕望的菊花吞吞吐吐地和張建筑商量:回家吧,這院住不起了!“我看得出來,他不想出院啊,他對我說,回去不就是等死嗎?,菊花說,為治病已經欠了幾萬塊錢,如果他不在了,光靠她和兒子,不知多少年才能還清”

“有錢生、無錢死。沒想到英雄也是這樣。按理一個救了引人的英雄求助于政府,政府應該及時救助,可英雄和他的家人望穿秋水,也沒有聽到官員的回音,為什名對求助莫不關心?難道領導們都是冷血么?假如救人英雄張建筑不是農民,是位警察或公務員,我想結局就可能要改寫  安在濤嘆了口氣,他也沒有想到張建筑竟然會意外地走向了生命的毀滅。張建筑的事情曝光后,他才聽說,原來張建筑本就有舊疾,因為那天救人受涼染上了重度肺炎。因為無錢去大醫院做系統的治療,一再耽誤之下,病情終于惡化最終不治身亡。

  事情曝光后,第一個趕來采訪的是劉彥,劉彥的報道見報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各地媒體紛紛蜂擁而至,剛剛辦完喪事的張建筑家的簡陋小院立即成了媒體追逐的熱點。

  在這篇報道中,劉彥用了一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標題:我救了引斤。人。誰來救救我!將矛頭直指縣里的領導和有關部門。

  說實話,安在濤非常欣賞劉彥這個女人鋒利的文筆和縱橫自如的才氣。他看過她寫的一些報道,她的主要特點是抓住一斤小點一刀見血,文字很有煽動性和感染力。

  列車在飛馳,窗外漸漸飄起了鵝毛般的大雪。

  寒風透過車窗撲面而來,安在濤忍不住打了個寒戰。他慢慢收起報紙,將目光投向了車窗之外。鐵路兩邊的房屋和樹林飛速向后退卻。漫天飄舞的雪花鋪天蓋地,安在濤心里暗暗嘆息了一聲。

  他很反感一些媒體將張建筑炒作成一個光輝等身的救人英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救人只是他樸素品性的下意識,而不是什么“英雄的足跡”相比之下,他更認同濱海晚報為張建筑家人發起的慈善募捐活這樣,起碼會給她們帶去一點實質性的幫助,那些泛泛的輿論褒獎在煙塵散盡之后,又有什么用呢?

大熊貓文學    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