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鳳雛先生--龐統【轉自百度】

  龐統(179-214)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齊名,號稱“鳳雛”。

編輯本段個人資料字士元古名龐統  生卒179—214(36歲)

終屬蜀  籍貫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

容貌貌陋官至軍師中郎將追賜關內侯謚曰靖侯家族資料父親未知母親未知配偶未知子女龐宏兄弟姐妹龐林相關人物龐德公司馬徽周瑜蔣干曹操徐庶劉備諸葛亮曾效力過的勢力劉備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于荊州。當時人評價他的經典言語是:“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龐統傳)。劉備領荊州牧,龐統來投,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后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于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后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因為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后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不久之后,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松、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后方,后者負責輔佐劉備,進占益州。兩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占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進占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占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證。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糜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于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無論是進占益州,還是鞏固荊州,諸葛亮都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于鑒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占益州。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接著,他又對全琮說:“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陸績、顧劭對龐統說:“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于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后,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里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里,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劉備占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于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后,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于諸葛亮。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一次,劉備與龐統閑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于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并非萬全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枷權變才好。況且吞并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后,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但他并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并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于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后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于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后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

  歷史記載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弱冠往見徽,徽采桑于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后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于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并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三國志09的龐統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于諸葛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并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于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于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謚曰靖侯。統子宏,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袛,為袛所抑,卒于涪陵太守。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征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

  龐統死后,葬于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在龐統墓約2公里處,有劉備為其建的祠墓,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墻、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陸游路過龐統祠墓時,曾作詩一首:

鹿頭山過龐士元墓  士元死千載,凄惻過遺祠。

  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

  點評:龐統善能知人,議論英發,多出奇計,言必有中,實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嘆惋。

編輯本段簡明歷史傳記  劉備之軍師中郎將。少時樸鈍,未有識者,唯潁川司馬徽異之。后郡命為功曹,屬周瑜。性好人倫,勤於長養。吳將周瑜卒,統送喪至吳。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魯肅、諸葛亮皆薦之,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除之,先主不從。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三計。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謚曰靖侯。

編輯本段簡明演義傳記劉備之軍師中郎將。統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赤壁之戰,統避亂江東,為魯肅薦於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助瑜火攻大敗。瑜卒,亮往吊孝,因得見統。時肅亦薦統,因統貌陋,慢孫權,不用。統遂往荊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輕之,任為耒陽令。統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張飛往責,飛識統才,遂拜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亮共贊方略,教練軍士。后統隨先主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時有童謠曰: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路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編輯本段歷史年表  龐統年輕時,為人樸鈍,沒有人賞識。只有他的叔父龐德公十分看重他,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素有識人之名,龐統前往拜訪。交談后,司馬徽對龐統十分欣賞,稱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赫。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司馬徽并提,說孔明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司馬徽是水鏡。后來,龐統在本郡作了一名功曹。龐統有知人之明,他喜歡評判人品高下,樂于培養別人的聲望,但是他稱贊別人時,往往超過那人的實際才能,多有溢美之辭。他自己解釋說,當今亂世,善人少而惡人多,宣揚好的榜樣可以改善世風。

  [209年],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領南郡太守,龐統在周瑜手下作功曹。次年,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深受吳人的器重。但之后,龐統返回荊州劉備處,成為一名從事。不久,劉備讓龐統試任耒陽縣令。龐統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稱其非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向劉備推薦龐統。于是,劉備召見龐統,與之暢談后,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并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對他的親信僅次于諸葛亮。

  [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使者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不決,龐統進言勸說劉備不要舍棄良機。劉備贊同龐統的觀點,于是留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等人進入益州。同年,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借機擒住劉璋,劉備疑心立足未穩,拒絕了這個建議。之后,劉璋還于成都,而劉備駐扎在葭萌關。

  [212年],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上計是徑襲成都;中計是借口回荊州,送行時計擒楊懷、高沛;下計是回荊州后再慢慢計劃取蜀;并總結說不能再這樣耗下去,否則兇多吉少。劉備采納龐統的中計,誘斬楊懷、高沛后,進軍成都。

  [214年],在圍攻雒城的戰斗中,龐統中流矢而死,當時只有36歲。劉備極為痛惜,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淚。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并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后升任諫議大夫。龐統的兒子龐宏,字巨師,因輕傲尚書令陳袛為其所排抑,只作到涪陵太守。龐統的弟弟龐林,以荊州治中從事的身份參加了彝陵之戰,兵敗后隨黃權入魏,封列侯,官至鉅鹿太守。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司馬徽:南州士之冠冕。

  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陳壽:①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于時荊、楚謂之高俊。②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

  魯肅: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季漢輔臣贊: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諸葛亮: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編輯本段歷史典故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  龐統祠墓位于老陜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關隘,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綴連在三國遺蹤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南臨益州開千里沃野,北望秦嶺鎖八百連云,東觀潼川層巒起伏,西眺岷山銀甲皚皚”。祠墓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龐統中流矢卒后,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墻、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

  祠墓周圍古柏參天、郁郁蔥蔥、自成方陣,如一塊鑲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車轍深邃、長滿苔蘚的古驛道,有諸葛亮長子諸葛瞻與魏軍鄧艾浴血奮戰盡忠的將臺,奇石溝壑、溶洞山泉,堪稱蜀漢遺跡之一絕。是懷三國之古,攬現代之勝的好去處。

  龐統祠中的龐統墓只是后人為紀念龐統而建,其真墓應在不遠處的落鳳坡旁。

編輯本段龐統祠墓龐統祠墓又名龍鳳祠。在四川德陽市羅江鎮白馬關側。龐統(179—214)字士元,號鳳雛,襄陽人,三國時劉備謀士。三國志10的龐統  祠墓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龐統中流矢卒后,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王屏蕃亂蜀,墓、祠均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復,現存大門、正殿、兩側亭、棲鳳殿,祠外為龐統墓。祠、墓周圍松柏千株,郁郁蔥蔥,風景如畫。祠內天井有大柏兩株,相傳是張飛所栽。正門、側門皆刻有楹聯匾對,其一云:“明知落鳳存先帝,甘讓臥龍作老臣。”正殿背后的石壁上,刻有晉代陳壽撰的龐靖侯傳。二馬亭分建于兩側,一曰白馬亭,一曰胭脂亭,二亭象征劉備、龐統換馬之事。

  2006年05月25日,龐統祠墓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龐統祠墓又名龍鳳祠。在四川德陽市羅江鎮白馬關側。蜀漢建墓、祠于白馬關。王屏蕃亂蜀,墓、祠均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復,現存大門、正殿、兩側亭、棲鳳殿,祠外為龐統墓。祠、墓周圍松柏千株,郁郁蔥蔥,風景如畫。祠內天井有大柏兩株,相傳是張飛所栽。正門、側門皆刻有楹聯匾對,其一云:“明知落鳳存先帝,甘讓臥龍作老臣。”正殿背后的石壁上,刻有晉代陳壽撰的龐靖侯傳。二馬亭分建于兩側,一曰白馬亭,一曰胭脂亭,二亭象征劉備、龐統換馬之事。

大熊貓文學    惡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