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四卷風云激蕩幾時休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尾聲(二)

  成武皇帝李全壽覽閱之后,默然終日,當夜,宣中書,樞密重臣入宮。

  眾人皆以為,皇帝陛下必定雷霆震怒,也做好了規勸的準備。

  大將軍趙石一去無蹤,其實讓很多人松了一口氣。

  河北大軍軍中生變之事,消息已經隱約傳來,詳情雖不甚了了,但這樣的大事,猜測起來,對于這些朝堂重臣而言,并非難事。

  河北河南,大軍云集之處,生出那樣的變故,著實令人生出一身的冷汗。

  因為那并非只是河北,河南軍中的事情,延及開來,大秦各地駐軍,都有不穩之嫌,即便是京師長安,也沒人能保證,大家就都無有二心。

  要知道朝廷上下,大將軍趙石之黨羽門下,也是數不勝數。

  可謂是河北一亂,天下皆亂,立時便有江山變色,社稷傾頹之憂。

  好在,趙石不知所蹤,群龍無首,事情也許便有轉機。

  不過如此大事當前,皇帝陛下怎能不怒?他們這些朝臣,之前議論紛紛,上書攻訐者,不在少數。

  追究罪責,他們一個個都難逃其罪。

  迫反軍前大將不說,事發之時,又無一人察覺,這是怎樣一種愚蠢?怎樣一種無能?

  回想起來,眾人自己也是詫異不已,在大將軍領兵之時,攻訐于其人,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

  這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慣例?這又是怎樣可怕的一種慣例?

  習以為常之后,竟是連起碼的警惕之心,都不再有了…

  不過。就在眾人準備接受帝王的怒火。為事后該如何措置殫精竭慮的時候。皇帝陛下卻是讓眾人商議,此次諸位軍中上將入京,該如何封賞,之后的升遷任免,又該怎樣考量…

  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大家都能看的出來,但…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顯得過于平靜了。

  這一夜。很多人一夜無眠,都在琢磨著其中種種,覺得波云詭秘之處,尤勝于當年長安之變前后。

  不過,大秦成武十六年秋,大將軍張鋒聚等,奉詔還京。

  這個時候,不管是朝臣,還是入京的眾將,甚或是身居各個要職的大將軍門下黨羽。都可謂是如驚弓之鳥般,戰戰兢兢。

  但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好像什么事都沒發生過。

  朝廷邸報,明發天下。

  大將軍趙石晉半山王,詔其歸大同封地,督建大同行宮,撫草原諸部。

  大將軍張鋒聚,晉成國公,應其所請,調任遼東宣撫使,鎮遼東諸地。

  種懷玉,晉一等侯,任職河南東路宣撫使,鎮開封,督建,修葺開封行宮。

  大將軍種燧,晉寧國公,任河南西路宣撫使,鎮洛陽,掌河洛兵權。

  大將軍段從文,晉一等侯,任河北宣撫使,經略河北,山東諸地。

  魏懷德,晉三等侯,任河中宣撫使。

  大將軍李刑,晉三等侯,任河東宣撫副使,鎮太原,自此,河東將不設宣撫使之職,由宣撫副使代行職責。

  駁回樞密使張承等人,欲掉西北各部,以充河洛大軍的提議。

  責令樞密,傳令大秦各處守軍,不得怠慢軍務,勤練兵馬,以備將來。

  責令中書,立即調撥糧草,官吏,往河北遼東,以收兩地民心。

  一連串的封賞決策,恩威并施之下,很快便將這場危機化解于無形。

  當然,中原之戰,也被拖延了下來,直到成武十八年,才重啟戰端,這樣的結果,卻還是讓大秦上下,都狠狠的松了一口氣。

  實際上,成武十六年,在暗流涌動之中,皇帝陛下看似平靜,心潮起伏之處,遠不如外人看到的那般鎮定自若,盡顯明君風采。

  接到趙石書信的時候,這位君王心里可謂是百味雜陳,既對自己的識人之明,有著自豪,卻也憤怒痛恨于軍中眾將的肆無忌憚。

  趙石一封奏疏,讓他坐立難安,思潮澎湃。

  之后,他幾乎本能的,立即暗令心腹,去晉國公府查看。

  傳回來的消息,差點氣他個半死,晉國公府,早已人去樓空,據說,數日之前,晉國公府家眷,便都陸續去城外游玩了。

  這些年大將軍趙石韜光隱晦,確實讓人難生什么防范之心,即便是驟然出京領兵,也沒人過于在意他的家眷。

  畢竟,大將軍趙石的家眷,在長安定局已經十幾二十多個年頭了,從沒有事故發生。

  即便是當年的長安之變中,大將軍趙石的家眷,也未曾出過長安地界,真真是令人“放心”的很了。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人家跑的那叫個干脆,事后查看府中各處,連晉國公府的庫房,都搬了個精光。

  那許多東西,竟然沒人知道,是什么時候運走的,又都運去了哪里。

  而且,事發之后,明遠司主事趙飛燕和他的一眾心腹,也不見了蹤影。

  成武皇帝陛下暗自心驚之余,也直想破口大罵,這廝跑的還真干凈,卻不知留下了多少爛攤子,等人去收拾。

  不過,不管怎么說,這都是細枝末節。

  這兩個君臣,其實都明白,此次一別,怕是再無相見之期了。

  便如趙石信中所言,全了這場君臣之義,兄弟之情。

  皇位在前,趙石并未伸手去取,而成武皇帝,也未大動干戈,將趙石留下的痕跡清除干凈,更未想著,派兵將這廝捉回來,治罪砍頭,以絕后患什么的…

  總的說來,君臣二人,從始至終。言行如一。古往今來。世間罕有。

  不過,趙石的家眷卻也并沒有走的那么干凈。

  幾個月之后,種七娘帶著兒子,以及趙石長女雀,施施然回了晉國公府,趙石庶長子趙君玉,在成武十七年,回京述職。調任秦川南路布政使,年紀輕輕,便成了封疆大吏…

  種七娘一直居于長安,終老于此。

  不是她舍不得長安的繁華世界,而是她出身種氏一族,到底受了族中羈絆,遠不如其他人來的那么灑脫。

  同時,她也是大秦有史以來,第三位女性大將軍,一直把持著羽林中郎將之職。直到其故去,羽林中郎將一職。才被朝廷削去,不再設此武職。

  承恩湖畔的大長公主府,靖佳大長公主,也沒出走。

  其實,這才是皇帝陛下最為擔心的事情,直到親耳聽聞,大長公主還安安靜靜的呆在公主府內,才算安下心來。

  靖佳公主,他的姑姑,自母喪之后,皇帝陛下對于這位常年居于宮外的姑姑的感情,后宮嬪妃,誰也及不上。

  若是也沒了蹤影,連皇帝陛下自己也不敢保證,不會派人向北追下去,將大將軍趙石的家眷,都給捉回來了事,管他什么君臣之義,兄弟之情呢。

  趙石妻妾之中,留下的也并非只一個種七娘。

  惜紅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兒子任上,跟隨種七娘回轉的,還有一位陸氏夫人,后來居于晉國公府中,很少有人再能見到了。

  后來,名傳天下的陸氏琴書,便乃其人遺作。

  諾大一個晉國公府,只剩下了幾個婦孺之輩,冷清的很。

  但京師之中,卻沒誰敢欺上門兒去。

  因為逢年過節,晉國公府依舊門庭若市,宮中賞賜從來不會落下這一家,晉國公舊部入京,也從來不會過門而不入。

  不管主人接待不接待,都會送上拜帖求見。

  人走茶涼這一說,用不到大將軍趙石身上,因為大將軍趙石還活著,余威凜凜,可澤百年。

  也許有人會在私下埋怨,大將軍太過無情,撒手離去,一點不顧念眾人將身家性命托付于其人的情誼,也順手將眾人置于了不測之地。

  但那最多最多,也就是暗自牢騷兩句,敢當著旁人之面說出來的,是一個也沒有。

  反而,許多人都是有愧于心,將大帥逼得遠走塞外,再無人能于朝堂之上,為他們遮風擋雨了。

  不管怎么說,反正晉國公府,自大將軍趙石去后,卻還是長安城中,最為特殊的一處所在,百年之后,也不見得有人敢于在這家門前放肆。

  大秦成武十八年,重新安定下來的大秦,再啟戰端。

  集河南,河北,河中,河東諸路兵馬,共三十余萬,大舉南下。

  十八年秋,圍襄陽,秋末,破江陵。

  十九年,圍有一載的襄陽堅城,終于陷落。

  因在襄陽城下,吃盡了諸般苦頭,城破之后,大軍蜂擁而入,大將軍種燧等雖極力約束,卻還是差不多血洗了襄陽堅城。

  襄陽岳氏,百年大族,除岳東雷以及幾個子侄戰死于襄陽城頭外,其余岳氏親族,盡成秦軍刀下之鬼。

  成武十九年,南宋亡。

  成武二十年,秦軍平定兩淮。

  成武二十一年,南唐遣使求和,準備與大秦劃江而治。

  成武皇帝不允,譏刺于使者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成武二十一年秋,大秦水師與南唐水軍戰于江上,大敗,臨江侯趙方戰死…

  成武二十二年,秦軍續來,先破南唐水軍左大營,水陸齊進,破南唐水軍右大營,南唐水軍覆滅,長江天險,不復存焉。

  二十二年秋,秦軍不費一兵一卒,破南唐都城,虜南唐君臣北歸,其余各處,望風而降,江南遂平。

  中原之戰,也落下了帷幕。

  至此,大秦一統天下,再無抗手。

  這一年,成武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祭告祖宗,改元天定,也象征著,幾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休的時代,終于結束了。

  成武二十四年,成武皇帝遣大將陸相,率兵十萬,滅大理。

  這個時候,讓很多人莫名其妙的是,成武皇帝陛下突然令安國侯趙葵,率他那已經頗具規模的水師,出長江口,沿大秦已經頗為漫長的海岸線,晃悠了一圈,一直去到遼東,才在高麗國王戰戰兢兢的再次送來豐厚的供奉之后,施施然回轉。

  因為皇帝陛下,可沒忘了當年之約,是想叫某人看看,大秦的水師,可是已經出現在了海上呢。

  而這個時候,其實兩位君臣,已然成了兒女親家。

  因為成武十七年,太子李珀上疏,請立太子妃,人選則是晉國公長女雀。

  這個時機,選的很是不錯,不管是念及君臣情誼,還是當時國朝大勢,皇帝陛下毫不猶豫的點了頭。

  而大秦的臣子們,反對者,也是極少。

  明擺著的事情,太子其意甚堅,而當時,軍心動蕩難安,也需要這樣一場婚事,來讓軍人們明白,朝廷既往不咎之心。

  于是,一場堪稱盛大的婚禮,在長安中舉行,太子殿下,終于有了太子妃。

  雀,也就是日后的隆慶皇后。

  這位皇后娘娘可不簡單,出身自不必提,還與軍中一些后起之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可不是說其不守婦道,而是這位皇后娘娘本就出身國武監。

  到了太子李珀登基為帝的時候,她的那些國武監同窗們,多有身居要職,顯位的。

  這些人,也許會違逆圣旨,不聽軍令,但只要皇后娘娘一紙相招,各個都愿赴湯蹈火。

  這在日后,給大秦朝廷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但也在嘉定年間,在彌平云南三族之亂,平息諸子奪位之爭,臨清郡王謀逆等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位皇后娘娘在位三十多年,剛毅果敢,宮內宮外,盡都敬畏有加,最終,卻與他父親一般,對唾手可得之皇位,不屑一顧。

  順手塞給了還在少年的小兒子,也順便成就了有一位世人傳頌的英明君主。

  這位帝王,也終于讓大秦來到了繁華似錦,烈火烹油的盛世時節…

  (全書終。)

  (終于完本了,阿草在這里感謝大家多年以來的支持,當然,寫了這么長的時間,這么長的篇幅,很多支線,不可能都做到完美收官,結束的時候,也總感覺到倉促,這也是阿草一直在極力避免的,但到了最后,還是有些不盡人意。

  但不管怎么說,阿草對書友們都算有了個交代,之后會寫一些零散的后記,緩沖一下,阿草的下本書,已經定名為北雄,還是寫古代歷史,上傳的時間嘛,還沒定下來,因為要查很多很多資料,只能希望大家到時能來支持阿草。)(

大熊貓文學    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