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三十章 殺韋(上)

  李成器回到家中。

  十分幸慶,雖然在宮中吃了許多辛苦,可是讓他帶著幾名手下,穿著莽莽的秦嶺,到達武州,恐非易事。

  他驚喜交集地說道:“這一次崔侍郎立下了大功。”

  李隆基嗯了一聲,沒有表態。

  立功肯定是立下大功的,沒有了崔日用,他們就象瞎子一樣,李旦也沒有與韋氏那一次會面時的從容。正是這一次會面,讓韋氏放松了警惕。

  但之所以崔日用這樣做,李隆基心中都有一些想法。

  問題關健在于王畫。

  正是因為王畫釋放了宗楚客,當然這樣做,證明了他并沒有將過去的事記掛在心上,為了追求利益,還是能與韋氏象對太原王家那樣和解的。正是因為這一釋放,這幾個月來,韋氏一直對王畫抱著能不能和解的幻想。

  崔日用這次變化是王畫的后面所做的事情,他向朝廷討要一個能負責的人,也沒有指名要宗楚客。不然他都不會將宗楚客釋放回來。可是韋氏將宗楚客斬了,并且連宗晉卿都斬首,送給了王畫。

  因此韋黨內部也有一些大臣心中戚戚。再加上崔日用以前與宗楚客關系還算不錯,種種想法之下,使崔日用叛變了韋氏,投靠了自己。

  他再想到這幾年發生的數件大事。武三思是李重俊殺死的,但之所以李重俊擊殺武三思,身后隱隱有王畫的身影,更不要說王畫制造了那個大像,讓武三思戴上了皇冠,穿上了龍袍。

  就是李顯之死,也有王畫的身影。

  如果不是王畫,李顯就不會痛定思痛,也不會與韋氏發生沖突。

  而且自己這一次兵變更需要王畫的支持。

  面對這樣的一個人物,李隆基感到很是無力。最讓他不快活的是王畫對皇權的藐視。但又能怎么樣呢?可想想王畫的經歷,也讓李隆基敬佩萬分。

  他低聲說道:“這才是一個開始,馬上好日子就要來到了。”

  韋氏放松了警惕,輪到李隆基開始活動。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三月的長安,滿城煙柳,景色無比動人。

  一場春雨也如約而至,在滿城的碧柳中,揚起了一層層一道道氤氳之氣,就象是一個仙境一般。

  六七個人,騎著高頭大馬,飛奔出了長安城。

  這幾個人臉上意氣風發,他們是奔向終南山打獵的。

  雖然終南山離長安沒有邙山離洛陽近,可是也不是很遠,小跑著兩個時辰就到了,如果一個便利的馬車,一天一個來回,還能抽出好幾個時辰看看山中的景色。

  因此,在這光明媚的時刻,成了長安城達官貴人的首要去處。

  但這幾個人身份有些特別,一個正是李隆基手下的心腹王毛仲,其他幾個皆是羽林軍中萬騎的中低層武將。

  拱衛京城的羽林軍分為左右飛騎與左右萬騎,被稱為羽林四軍。后來在肅宗手上增加了天騎,分成了六軍。最早隨李淵起兵的部分將士玄武門屯營,兵號為元從禁軍。到了李世民手中,置左右屯營,名飛騎。高宗時改屯營為左右羽林軍,不久后再度改名飛騎。這些士兵都是從功勛弟子以及衛士中選充的。直到李隆基手上,看到戰斗力低下,才選塞了許多出征吐蕃的勇士進去。不過效果不大,還有許多長安商人富戶以及游俠,投充飛騎,逃避徭役。

  相對飛騎這一支“貴族軍隊”,萬騎則一支平民軍隊。最早構成是李世民身邊一支貼身騎射部隊,最初只有百來人,號稱百騎,但他們都是從從官奴隸與少數民族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打扮也與眾不同,平時穿著虎皮紋衣服,騎在豹紋裝飾的馬鞍上,跟隨在皇帝左右。

  后來這支隊伍逐漸擴大,達到一千人,在五王神龍政變中,因為這支羽林軍戰斗力還在,因此也是主力,后來在李重俊兵變時,因為被楊思勖這個妖人嚇了一下,李顯喊了一句,陣前倒戈,李顯感到很滿意,于是擴大為一萬人左右,號稱萬騎。

  李隆基打的就是這萬騎里面的主意。

  這一次陪同王毛仲前來的有萬騎中的果毅葛福順、陳玄禮、李仙鳧以及兩名手下親信。

  原來是高嵩欲立威,動輒鞭打馬騎兵,想用此樹立威信。

  昨天因為觸怒了高嵩,葛福順與陳玄禮兩個果毅也被高嵩揍了一頓。

  這兩個人不樂意,他們好歹還是一個果毅,從四品的武將,如果是一個有本事的人揍他們,比如哥舒翰或者王君綽揍他們,還能心服口服,被高嵩這個娘娘腔作威作福揍了一頓,他們心中很不服氣。

  昨天晚上與王毛仲喝酒時,酒至酣處,加上王毛仲的挑唆,葛福順不由氣憤地說了一句:“某恨不能將這臣亂黨盡誅而”

  陳玄禮拽了葛福順一下,提醒他說話注意一點。

  葛福順一拍桌子說道:“怕什么,陳兄,這個娘養的氣,老子受夠了。”

  陳玄禮急得差一點想捂葛福順的嘴巴。

  王毛仲隱約在感到這個突破口到來了,他說道:“陳老弟,咱們都是自己兄弟,這里也沒有外人,害怕什么。葛老弟英雄氣慨,如果葛老弟不惜降尊屈體,某有一女,愿意許配給葛老弟。”

  王毛仲自己長得十分剽悍,可是他的女兒長得很不錯,才十三四歲,到現在沒有許配人家。

  聽到王毛仲說將他女兒許配給自己,葛福順酒一下清醒了,他說道:“王兄,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小子立即趁熱打鐵,伏于地上改口說道:“小子見過外舅(丈人)。”

  但他立即被陳玄禮一把拉了起來,陳玄禮看著王毛仲說道:“你家主人是誰?”

  在一起喝酒打鬧沒有事,那怕狎ji賭博都沒有關系,一旦聯親,就等于是栓在一根繩子的螞蚱。對王毛仲來歷,陳玄禮一直在懷疑,可是王毛仲嘴巴嚴實,只是喝酒狎ji,然后山吹海吹,這都無關緊要。可是自己好朋友聯親,性質就不同了。因此,陳玄禮才出言相問。

  王毛仲也感到到了火候。他說道:“如果想知道我家主人,明天到終南山一敘。”

  京城里肯定沒有辦法見面了,可見面只能在終南山,才能避開別人的耳目。

  所以才有了今天這一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無人家。

  無人家那是不可能的,還是白云深處有人家,不過隨著一行人順著彎彎山道,進入了終南山的深處,蒙蒙的細雨更是稠密,即使是有人家,也被籠罩在一片雨霧里,看不見了。

  但陳玄禮等人心中并沒有煩躁,王毛仲這個主人心事越是細密,才越是做大事的人。

  來到一個隱秘的山谷,終于看到幾個人站在雨幕里,雖然身上穿著蓑衣,但在一片風雨里,里面的衣襟還是被風雨打濕。

  兩個下人忍不住有些哆嗦,雖然說到了三月陽春,可在這個大山里,地勢高撥,山風更是凌厲,加上衣服被打濕了,依然有些寒冷。

  只是領頭的一個青年站在哪里屹立不動,就象一根標槍一樣。

  幾個人來到近前,王毛仲下了馬,向陳玄禮他們介紹道:“他就是我的主人,見過三郎。”

  說著行了一個大禮。

  幾個人都認識,李隆基,那一個羽林軍士兵不認識?

  但也在幾人意料之中,現在能夠問鼎天下的,無非就那么幾個人,韋氏是不可能偷偷摸摸與他們相見。要么就是王畫,別要小視了王畫。在陳玄禮心中,如果王畫想問鼎,他的機率比李隆基還要高。

  其次就是相王父子,與太平公主。

  沒有其他人了,不可能金城公主的親生父親李守禮,或者是其他諸王。至于李重福也不可能,他在均州被韋氏監管起來,更況且他似乎也沒有這個雄心壯志與能力,能讓手下與太平公主的門下混在一起。

  李隆基走了過來,很謙虛地說道:“見過幾位將軍,可否陪我狩獵一回?”

  沒有用孤,而是用了我,讓幾人無法回拒。

  李隆基與這幾位,進了山中狩獵,當然動物也不管刮風下雨,加上幾人箭法都很高妙,一會兒就有了不小的收獲。

  李隆基這才帶著他們進入一個涼亭,燒烤獵物,這才進入了正題。

  一上場,畢竟大家不太熟悉,如果進入正題有些冒味,因此李隆基邀請他們打獵,這也是一個觀察這幾個人的機會,同時也讓他們有觀察看自己的機會。

  讓人家投奔,得有讓人家投奔的理由。

  說了一會兒政局,李隆基這才說道:“大丈夫生為人杰,死為鬼雄,如今國難當頭,奸臣當道,各位將軍,可否助我匡扶朝政,立下千秋萬世的美名?”

  他的生為人杰,死為鬼雄是從王畫抄李清照的詩句,摘出來的。這首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讓他十分喜歡。

  但后來與張說交談后,張說也將王畫說的厚黑理論傳播給了他。其中就說過,王畫批評項羽婦人之仁,不殺劉邦心不黑也,不好意思過江東臉皮不厚也,所以千古英雄,敗于小流氓劉邦之手。

  讓他感到很愕然。過了半天才想道,詩到底是詩,不能當真的。

  幾個人對李隆基的態度很滿意,而且他們也知道,在所有宗室弟子中,也只有李隆基最有作為,如果找一個主子,自然主子越有作為,自己才越有前途。

  不過幾個人都面露難色,連葛福順也因為沒有喝酒,現在頭腦很清醒,他也不想王毛仲漂亮的女兒了。美人再美,得有福享用。

  但有感于李隆基的器重與直爽,陳玄禮答道:“啟稟殿下,就是我們助你,人手還是太少。”

  經過王畫提醒,現在韋氏對羽林軍十分看重,幾乎所有中高級將領全是韋家弟子擔任的,就象一塊鐵桶一樣,水潑不進。他們就是相助,也不過幾十位在軍中的好友與親近的手下可以信任。

  當然,李隆基胸懷大志,相王家中也安排了一些人手。可在韋氏嚴密的監視下,又能安排多少人,很讓人懷疑。

  李隆基微微一笑,如果是原來,他還沒有拉攏的本錢,但現在不同。他說道:“如果再加我從潞州帶來的數百壯士如何呢?”

  陳玄禮還是搖頭。李隆基說了幾百人,但沒有說近千人,有可能只有三四百,四五百人,如果這些人放在羽林軍中,還會起作用。畢竟羽林軍就是從內部拱衛皇宮安全的。猛然發作,也許立見成效。李重俊那一次失敗,主要是他才能不夠,沒有安排好,否則未必不會不見功。

  但這幾百人放在外面,進攻皇城,未必會起多少作用。

  李隆基心中也說了聲僥幸,如果不是王畫支持,還真有些難拉攏。他繼續說道:“那么再加上血營中最勇猛的一千五百名士兵,還有幾十門火炮,以及王畫本人親自指揮,那么人數還少不少?”

  幾個人都嚇得站了起來。

  他們本身出自萬騎,雖然沒有飛騎尊貴,可是論戰斗力,他們很看不起飛騎的那一群大老爺們。甚至因為自己是一群勇士,對唐朝其他軍隊都看不上一眼。

  然而血營卻是一個例外,如果拋開政見不提,唐朝那個士兵敢輕視血營。

  那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好漢,在血營不要說功勞,那是說殺了多少敵人,俘獲了多少戰俘,人數超過十人以上,才好意思開口。不超過十人,干脆閉嘴不提。

  甚至有數百人,擊斃或者俘虜的敵人數量達到一百人以上。

  別看陳玄禮他們十分矜持,可能他們心中十分清楚,如果將自己放在血營,真刀實槍作戰,也許一個小隊長就能將自己結果了。

  一千五百名最勇猛的血營士兵,還有幾十門火炮,火炮有多厲害,看看那個正在修建的城樓就知道了。再加上一個王畫,那是從一千名羽林軍戰士中殺出來的,還沒有騎馬,也沒有使趁手的兵器。一敵一千有些夸張,但一敵一百敵兩百,不是沒有可能。

  也不要羽林軍,也不要李隆基的手下,就是這一千五百人加上王畫與火炮,什么問題也解決了。

  然而也不能這樣說,就象陳玄禮所說,如果沒有羽林軍側應,從外面強攻,時間拖延。畢竟長安城內外,現在駐扎著龐大的軍隊。如果不能迅速將皇宮占領,夜長夢多。

  王畫在李隆基臨走時說的話很有道理的。

  不過李隆基將這副棋子打出來,陳玄禮知道李隆基大事可成,他們立即伏倒于地,說道:“愿意聽從殿下指揮,救國難,不惜肝腦涂地。”

  李隆基在心中誹謗,不惜肝腦涂地,剛才干什么去哪?

  但他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當真讓陳玄禮率領著幾十人羽林軍,單挑皇宮?

  他將他們扶了起來,說道:“各位莫要行此大禮,國家還有勞各位將軍。”

  幾個人重新坐了起來,李仙鳧說道:“殿下,如果血營肯相助,萬騎當中,還會有更多將士愿意協助殿下。”

  只要將這個消息放出來,相信一大半羽林軍愿意扶助李隆基。可是李隆基卻正色地說道:“寧缺勿濫,各位就是聯絡萬騎勇士時,也要切記,不可走漏風聲,特別是血營來助之事。”

  搞掂了陳玄禮數人,李隆基又通過太平公主的牽線搭橋,開始秘密與衛尉卿薛崇暕,西京苑總監鐘紹京,尚衣奉御也就是江彩兒的司王崇曄,前任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沖麻嗣宗等人策劃先行舉兵發難。這幾個人都不起眼,但有了鐘紹京,就能立即進入西苑,進入了西苑就能兵指玄武門,直達太極宮。當年李世民兵變時也是選擇這一條路線的。尚衣奉御,官職雖小,可是交游甚廣,能為李隆基打探許多消息。劉幽求是李隆基的最好朋友。麻嗣宗手上還有些兵力。也就是官職小,可十分實用。同樣,正是官職小,他們才有賭上一把的想法,也正好能被李隆基所能利用。

  而且這一次李隆基也從后臺直接走到前臺,主動與這些人密謀。

  正在韋氏為王畫出兵臨州,與吐蕃使者被害,找文書忙得心煩意燥的時候,她也沒有想到眼皮底下,幾個小人物,正在準備一場天翻地覆的。

  三月二十五,李隆基在家中得一個消息,王畫進了城。人全部潛入城中,實際上有了過所,王畫都不需要李旦幫助。先安排了少數人進入長安買下了一些房屋產業。長安城寬廣無比,每天進進出出的人不計其數。塞進去一千五百人,根本就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也就是過所有些麻煩。

  自從王畫利用在戶部的機會,偽造過所,朝廷開始重新改了一下過所。王畫還能偽造,不過防止萬一,還是讓李旦找來“正版”的過所,心中放心一點。

  潛入長安城后,立即分散到城中各處。其實在長安城王畫還提前安排了一些人。利用這些人的掩護,這一千五百人進入長安城后,還是沒有引起人的注意。

  當然了,如果時間長了,還會露出馬腳出來。不過這個時間想長也長不起來。

  王畫這樣做,是防止李旦身邊有韋氏悄悄安排的人,天津橋上的那件事讓他害怕了。

  但還有幾樣東西有些麻煩,一是盔甲,兵器都不用擔心,李旦連兵器都搞不掂,他也不要做大事了。但盔甲太顯眼,王畫還特地用了鱷魚皮甲。沒有辦法,大洋洲毒物多,于是讓百姓利用空閑時,尋找這些毒物,將它們捕殺,限制毒物的數量。還有北方的大鱷魚,就是南海諸島上也有許多這樣的怪物。雖然沒有毒蟲造成的傷害大,但百姓對它們更加恐懼。

  于是王畫命人同時也捕捉這些鱷魚,不是太好弄,這些鱷魚大多時間都潛伏在水面下,只露出眼睛鼻孔。而且就是看到了,一般弓箭還傷害不到。后來想出了一種辦法,做出一種寬大的鐵皮底木板船,防守鱷魚發狂將它頂翻的,然后人站在船上沿河而下,燃放鞭炮,將這些鱷魚驚醒,再用特制的勁弩捕殺。

  就是這樣,也沒有辦法使它們滅絕。數量太多了。不過因為大規模的捕獵,一片片安全的區域漸漸挪了出來。

  這些鱷魚皮讓士兵做了盔甲,論防御能力,比鐵盔甲不遑讓多少,而且質量輕,便于在復雜地形活動。

  后來也運了一批到了西北,可一直沒有派上用場。于是這一次運了一千多件到了長安。正面戰場還是不如鐵甲,但在巷戰中,它的輕便卻能發揮作用。

  除了盔甲外,還有五十門火炮,以及炮彈。雖然體積也不大,可以王畫現在的資源,想運進長安城,十分困難,交給了李旦。

  李隆基聽了大喜,這一天他盼望了好久。

大熊貓文學    玩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