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廷議 永樂年間,朱棣但有未決之事,往往是以御封送文淵閣,隨后聽楊榮等人提議,斟酌取定,真正開廷議的時候極少。洪熙時由于朱高熾和楊士奇等人親善,一貫也是如此。如今朱瞻基即位,因文官往往都是三朝乃至四五朝的老臣,張太后便囑咐凡事多有大臣議決,這廷議的次數就漸漸多了。只人數不拘多寡,但一般來說,內閣眾人和蹇夏都是必到的。
蹇夏剛剛解了部務,雖今日兩樁也是要緊軍務,卻都不曾與會。六部便只有兵部的張本和張越,禮部尚書胡濙,還有戶部的一位侍郎。
由于麓川軍務懸而未決,皇帝又將自將巡邊,兩件事合在一塊,這一日的廷議便彌漫著一股沉甸甸的氣氛。居中而坐的楊士奇環視了一眼眾人,隨即說道:“今天的議題大家都知道了,首先便是麓川軍務。一者,進兵還是退兵;二者,如果派援兵,誰人領軍。”
“麓川思氏已經不是第一次叛亂了,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復復沒個消停,官職名義能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此番又吞并南甸和芒市這好幾個地方,足可見狼子野心。退兵絕不可行,不但不能退兵,還得盡快派將增兵。”
說話的是楊榮。相比上次的不置可否,這一回他一上來就是不容置疑的口氣。原本要說話的禮部尚書胡濙被他這話噎得一愣,隨即面上就露出了深深的惱色。
“說得簡單,這兵從何來,將從何來?之前打交阯,是從廣西和云南兩地調的兵,黔國公打了敗仗,一半是因為用兵不慎,另一半不外乎就是因為云南的兵已經是疲兵!南疆的戰事橫豎是于大局無礙,思氏也不敢再往東進,何妨暫且撂在那兒,須知國庫有限,不是無底洞!還有,黔國公鎮守云南,京師眼下只有那有數的幾個公侯伯,派誰過去合適?你可別說什么從五軍都督府隨便拉個阿貓阿狗過去,否則增兵還不如不增!”
張越自個曾經去了一趟交阯,一聽到胡濙說云南的兵是疲兵,他頓時面色一凝,心想這簡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且不說沐晟在蒙自縣按兵多日不動,等到前方大局已定,這才派了兵馬徐徐入交,而且總共加在一塊也沒多少人。再說了,云南不比其他地方,從都司到總兵府,所轄兵員不少,哪里就都成疲兵了?
只這會兒別人都還沒一個個說完,再說胡濙后頭那半截說得不無道理,他也就沒有吭聲。這幾天他一直在思量麓川軍務,剛剛聽了楊榮那番話倒是隱隱約約有了想法,這會兒索性自顧自地琢磨。然而,他還沒想多久,旁邊的尚書張本就突然咳嗽了一聲。
“胡尚書,這所謂云南疲兵的事,在座所有人只怕都沒有張元節知道得清楚,還是讓他說一說,究竟是否有這樣的可能。至于黔國公沐晟…他回京的時候也正好見過,其人性情如何,再戰是否有把握,另派他人為將是否合適,也不妨聽聽他怎么說。”
張本說著就轉頭看向了張越,臉上露出了一絲常人很難察覺的到的笑容,隨即又低聲補充了一句:“你雖年輕,但誰也不如你真正去過交阯和云南,所以你但可直言不諱。倘若有建言也只管說出來,這是廷議,而且事關軍略,咱們兵部本就是責無旁貸。”
平日老尚書張本不哼不哈,并不是多言的人,這次卻擺明了態度,竟是不管他怎么說都會力挺,張越倒是多了幾分詫異。見其他人都是目光炯炯地看著自己,他沉吟片刻,就直截了當地說:“此前交阯用兵,征調的主要是廣西和貴州的軍馬,而黔國公領兵駐扎蒙自縣,原本就是為了保糧道以及后路,備不時之需,所以,云南的兵談不上什么疲兵。至于黔國公其人,恕我直言,黔國公并不是事事爭先的性子,所以將兵未免進取不足,但他畢竟是國公,貿貿然另派其他勛貴前往,他的面子很可能下不來。而且…”
張越頓了一頓,字斟句酌地說:“在滇人眼中,除了昔日的黔寧王之外,便是如今的黔國公,倘若問他們舊封號西平侯,他們甚至都會茫然不知是誰。只憑黔國公和一個沐字便能震懾了云南大部,所以,若是增兵滇西南,總得顧忌到這一點。麓川思氏不但野心勃勃,而且內部常常不穩,朝廷扶持了一人,部族中往往會出現反叛勢力,遠遠不如南甸芒市等地安定。所以,要南疆長治久安,拔除這顆釘子是必要的,只是要選對人。”
這是極其公允的話,縱使是胡濙起初不滿張越駁斥了自己的疲兵之說,但也挑不出什么刺,只是冷笑了一聲:“既然如此,別的我不說了,只問一句,誰挑擔子去和黔國公搭檔?”
這無疑是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如今五軍都督府能擔任領兵重任的就是那么寥寥幾人——寧陽侯陳懋、陽武侯薛祿、成山侯王通和保定侯孟瑛,后兩者還是沒經歷過大陣仗的第二代勛貴。而且,要去擔任沐晟的副將,在云南地界上打仗,誰會樂意?
杜楨一直沉吟不語,倒不是因為誰都知道剛剛開口的是他女婿,而是因為他也在躊躇這人選。勛貴能加恩的都已經加恩了,這帶兵過去,勝則功勞酬答有限,敗則一世英名盡失,再說都已經不是習慣征戰沙場的那撥人了,挑不出人很自然。此時此刻,他忍不住看了看張越,卻發現張越正在看另一個方向。順著那眼神,他就看到了面沉如水的楊榮。
是了,張越曾經對他說過,黔國公沐晟對朝貴多有饋贈,楊榮便曾經數次為其婉轉陳詞,這次要不是沐晟一戰不利就要退兵太過草率,楊榮只怕仍會向著沐晟。而且,張越剛剛著重指出要選對人…
既是翁婿又是師生,杜楨對張越的想法向來知之甚深,電光火石之間就迸出了一個念頭。見其他人還在爭論哪位公侯伯更合適,他就淡淡地出口說道:“既然從五軍都督府里挑不出人,何必一定要讓勛貴帶兵?從貴州或是四川選一只兵馬,然后選一個精通軍務的人過去坐鎮,名義則是協理麓川軍務,豈不是勝過再派一員副將?”
此話一出,在座眾人頓時面面相覷。文武相佐是歷來戰時的慣例了,不論是三次北征亦或是張輔南征交阯,總有文官隨軍參贊,但那只是參贊,勛貴畢竟是超品,哪怕是貴為尚書的文官,到那里也只是被支使得團團轉。只不過,黔國公沐晟據說是敬禮士大夫,而且對于朝貴向來是極其熱絡,逢年過節,在座的這些人誰都不曾少過禮物。但問題在于,麓川不同于交阯,不同于蒙元,這地方尋常人都不熟悉,派誰過去合適?
就在一眾人低頭沉吟的時候,緊閉大門的屋外突然傳來了一陣輕輕的叩門聲,隨即就是一個壓低的聲音:“各位大人,兵部職方司轉來麓川緊急軍報!”
聞聽此言,楊士奇便朝侍立一旁的一個司禮監奉御點了點頭,那中年宦官連忙快步到了門邊上,開門接過了兩份文書。轉回來之后,他就捧著文書來到了楊士奇面前,雙手呈上。看到這一幕,在座眾人各有各的想法,只楊士奇不動聲色地拆開瞧看,隨即又遞給了楊榮。等東西在眾人手上傳看了一遍,楊士奇方才輕咳了一聲。
“這兩份東西,一份是黔國公奏思任法‘屢侵干崖、南甸、騰沖、金齒,勢愈猖獗,乞調大軍討之’;另一份是思任法言說土地被侵,如今只是派兵奪回,將派人進京請貢。”
盡管在座人人都說麓川狼子野心,但都是通軍務的人,更明白元時曾經割據一地形同皇帝的麓川如今成了什么樣子。先是爭王位鬧得分崩離析,后來因為大明朝廷的縱容,麓川屬下多個土司投明自立,由是強悍一時的麓川只剩下了麓川、隴川、遮放等地。自思任法即位之后,這才有勵精圖治謀奪故地,然而,好容易才將南疆分而治之,怎能容思任法卷土重來?
“永樂年間,思任法曾經派使團進京,貢了六頭大象,百匹駿馬及金銀器皿若干,因為這個,朝廷對于脫離勐卯前來歸附的土官不再如以前那樣動輒收納。就是趁著這功夫,思任法才得以休養生息整頓內務,如今更卷土重來。思任法的進貢,不過是拖延時間罷了。”
張越按捺再三,見誰都不開口,免不了率先打破了沉寂。他原本還想再說說平緬宣慰司大明版圖上的重要性,可想想某些話說出來未免驚世駭俗,也就暫時擱置不提。他這么一說,當下又是好一番議論,但由于是黔國公沐晟一改之前說要退兵的奏疏,乞增兵麓川,眾人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意見,從貴州四川調兵,合計一萬入滇。至于領兵人選,則容后再議。而扈從天子巡邊的軍隊則是須臾議定,扈從的人卻有些爭議不下。
一時眾人各自散去。張越原本要跟尚書張本一同回兵部,卻被杜楨叫住,于是和張本打了個招呼就留了步。待到別人走得遠了,杜楨才問道:“你一直看著楊勉仁,可是在打他的主意?”
盡管早知道自個的心思瞞不過杜楨,但此時被完全拆穿,張越不禁笑道:“果然還是先生知我。一來是他知兵,二來是他和黔國公交情很好,三來,換一個人去,哪怕黔國公再好的性子,恐怕真正用兵也不會聽。西南那種地方,不是歷練年輕武官的地方,而且麓川軍務錯 …部分內容隱藏,請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鉛筆小說 綜復雜,又關系到緬甸的莽氏。先生可看過兵部新繪制的輿圖?緬甸名義上是我朝臣屬,但如今緬甸莽氏比麓川思氏其實更野心勃勃。思任法是強弩之末,打完了它還得考慮到緬甸那一頭,即便緬甸暫時沒有不臣之心,不能用兵強取,可也不能不圖。”
這些話張越不好對別人說,但對自己的恩師兼岳父,卻可以一股腦兒倒出來,而不用管杜楨是否會斥他離經叛道。果然,杜楨沒再多問,只是讓他晚上到家里來詳細商討商討,隨即就把他轟走了。
既然把心里郁積的事情說了,他自然是舒坦得多,一路步子也緩慢了下來,走著走著竟是發現空中飄起了雨點子。等到了宮門處,雨點子變成了斗大的雨珠,天地間一時間白茫茫的一片,連綿不斷的雨砸得地上水花處處,,他竟是被堵在門洞里動彈不得,只得站在那里暫且等著。就在他心里不耐煩,預備找人去借雨具時,身后卻有一個穿蓑衣戴斗笠的人急忙忙那個奔了出來,竟是徑直沖了他來。
“張大人!”
張越原本覺得這聲音有些熟悉,等那人摘下滿是雨水的斗笠,他這才認出那竟然是曹吉祥。見他笑容滿面地行禮問安,又說是前兩天剛剛奉調回京,他頓時想起了一件事,心里頗有些異樣。王振是死了,土木堡的口子不能說全都堵上了,但也至少封上了一小半,要是真的能挽了那場狂瀾,無論是于謙徐有貞還是石亨曹吉祥,只怕是都沒了那左右風云的力量。
“你這么快就調回來了?”
“這不是前頭于侍御那通奏疏嗎?張公公說鎮守中官以后未必留著,小的還是回京來的正經,于是就對王公公提了提,王公公也就允了,調了小的在司禮監。”雖說只是跑腿的長隨,但能進司禮監比什么都強,因此曹吉祥對于如今的境遇很滿意,見張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又笑道,“要不是先前鎮遠侯之事小的立下一點功勞,小的也沒有張公公舉薦的機緣,說來還要多謝張大人。”
這個謝字張越聽了不禁心中古怪——曹吉祥不會知道,于謙之事形同一個導火索一般鬧出了一連串事件,最后因張太后發話,把內書堂暫時摁了下去,同時還讓宮中的宦官勢力發生了一次洗牌。而這其中,他在背后不止推了一把。不過,沒有王振很可能有李振張振,宦官的事只能徐徐圖之,這只是起頭而已。
張越不愿在這人來人往的地方和曹吉祥太密切,因此見雨勢漸小,就笑著點頭道:“好好跟著王公公,只要不走錯,機會有的是。”
…部分內容隱藏,請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鉛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