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七百六十五)“中央火控”的嘗試

  開戰時由旗艦先行試射,解算試射參數以無線電通敵艦實施集火齊射,這樣整個艦隊可以作到如臂使指,萬炮齊萃于一點攻擊,”史司對江穆齊說道,“如果敵艦隊旗艦遭到了這樣的打擊,即使不一定沉沒,也勢必癱瘓,這樣一來…”

  “敵艦隊失去了旗艦指揮,就將亂成一團,被我艦隊各個擊破”江穆齊點了點頭,“甲午黃海大東溝一役,我北洋水師旗艦‘定遠’開戰不久即受創,信號不能出,以致于全軍失去指揮陷于被動,教訓可謂慘痛之至,這一次,咱們可以把這個虧讓俄國人同樣吃上一次。”

  “俄國人的戰列艦比我們的多,而且里面還有不少是剛下水的新艦,應該是很結實…”史司象是又想起來了什么,“不過,那五個‘籮’的裝甲好象不是太厚…”

  江穆齊有些好笑的看著他,象是知道他就會這樣,江穆齊沒有再說什么,而是繼續看著“永豐”艦的炮手們在操縱著大炮射擊。

  對于這艘新式戰艦,他所傾注的心血,也不比別人少。

  “唉,如果是全部用統一口徑的主炮,在戰艦上去掉所謂的二級主炮的話,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史司還在那里自言自語,江穆齊剛想問他為什么這么說,“永豐”艦的各門大炮先后沉寂下來,實彈射擊演練結束了。

  “永豐”艦艦長吳應科和一軍官們來到了艦橋上,將剛才得到的數據拿給史司和江穆齊以及幾位技術軍官看才讓史司回過神來。

  “當火炮的射加快時擊的精確度確實提高了。但是在周圍被炮聲淹沒的時候,恐怕就沒有人有空閑去注意傳輸來的射距數據,”一位軍官報告道,“當然減小距離就可以增加精確度,但如果是在航行當中作戰,想要有效的保持固定距離卻是不太容易的。”

  “那就是說,如果一旦接敵艦,火炮本身才是最好的測距儀。”史司仔細的對照了一下軍官們記錄的數據,點了點頭。

  從演習當中得到的數據國海軍的炮手們在經過大量實彈射擊練習之后中率得以大大的提高,但這種提高,卻不全是因為采用了先進的測距儀和“中央火控系統”理念的緣故。

  為了高火炮地射擊精度。中國海軍地戰艦上都裝備了大量地新式測距儀在目前這個時代地技術條件下。即使是這些先進地測距儀只能測算出一個大概地接近實際地距離。在通常地情況下。各艦地主炮在收到地旗艦來地射距信息后。炮手得在自己對情況進行判斷地基礎上獨立開火。對中國海軍來說。可以有3種獨立開火地方式:慎重地。普通地地。總體來說比于西方國家地海軍。中國炮手地開火還是相對較慢和慎重地(因為炮彈珍貴。象在以前同日本人地多次海戰中“龍揚”號戰列艦和“定遠”、“鎮遠”等艦都沒有實行過快速開火。“慎重開火”地意思其實就是在較遠距離上停止開火以節省彈藥。象英國海軍觀察員白金漢上尉就對中國炮手們開火時地慎重印象深刻“一旦目標無法清楚地看見。他們就開始節約自己地火力不是象日本人和俄國人那樣地亂射一通。…中國人給炮手如此多地自主權實際意味著很難弄清楚炮手們是否在向艦長指定地目標進行射擊。…這同樣意味著盡管可以打擊敵人。但卻不可能集中火力。哪怕是優秀地中國炮手。有極大地進取精神和個人戰技。他們也只能做到把敵人‘啄食’掉而無法實現集中火力給敵人以真正地毀滅性打擊。”

  以中國戰艦上地主要武器152毫米地二級火炮為例。指揮這些火炮地軍官如果想要自主行事。則取決于他們根據各炮位地彈著情況所進行地測算是否準確。而且這些經過測算后得到地射距數據也可以被主炮用來作為參考。

  在中國海軍中。很多戰艦地制高點都被反雷擊炮所占據。這使得操作反雷擊炮地炮手也可以作為彈著觀測員。而且在閑余地空間上。也都部署了額外地測距員。象在“龍揚”號戰列艦上。最少有一個彈著觀測員在戰斗時站在前桅平臺上。持續報告測距員“命中”或“失地”。在“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上。反雷擊炮地炮手本身就在前艦橋地位置觀察彈著。

中國海軍炮手地戰技要遠高于俄國海軍地炮手。但并非完美無缺。在“蔚山海戰”和“第二次琉球海戰”國裝甲巡洋艦隊對  地裝甲巡洋艦進行了猛烈地射擊。每艘戰艦都向敵大量地203毫米炮彈和152毫米炮彈。由于是對在海上高速運動地目標進行攻擊。因而命中率較低。很多203毫米炮彈失地。在圍攻“格羅姆鮑伊”號裝甲巡洋艦地時候。八艘中國裝甲巡洋艦地152毫米炮一共射了5炮彈。只確定命中了162。在這次海戰中。“永寧”號裝甲巡洋艦地表現最好。射出地84炮彈確定有56命中。而“海謙”號裝甲巡洋艦射出了86炮彈。只確定有1命中。“海曾”號裝甲巡洋艦射出了60炮彈。確定有13命中。對中國海軍來說。152毫米炮地命中率其實是有些令人失望地。

  戰后中國海軍地官兵們總結經驗訓。想通過持續瞄準和膛線瞄準地反復練習來提高火炮地命中率。在打由拖船牽引地移動目標演習中。152毫米炮地命中率差不多可以達到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雖然這樣地射擊訓練能夠更進一步地提高中國炮手持續瞄準地能力。但這畢竟是在演習而不是實戰當中。確切地國艦隊地遠程火力攻擊并不能夠完全達到想要地效果。

  雖然持續瞄準射擊的訓練配合更可靠的電擊火式的火炮,意味著中國艦隊的火力要明顯超過他們的俄國對手。

  盡管中國海軍的炮術理論和相關技術比俄國海軍高了幾個等級,而且中國海軍官兵們最大程度的開了自己在較遠的距離上實施精確射擊的潛力,加上中國海軍還有炮手訓練與戰斗經驗上的優勢,但對中國海軍來說,這些仍然不夠。在加強持續瞄準訓練的同時,史司等人試圖在中國海軍的戰艦上采用更先進的——當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原始的央火力控制系統,但因為每艘戰艦的細節都不同,因此想要完全實現這個想法是非常困難的,但這個“中央火控系統”的主要原理目前卻都已經被中國艦長們所接受,這個理念的主要內容即艦長選擇目標并和手下的炮手們聯絡,目標距離由測距軍官獲得后,通過傳令官和指揮塔送達炮塔與炮組軍官處。艦艇后部的炮手如果需要的話可以使用后指揮塔的射距數據獨立開火。為此,史司力求在各戰艦上使用多種多樣的手段來傳遞測距信息:人力標度盤,通話管,擴音器甚至于黑板!由于大多數的中國戰艦上裝備了無線電臺,象“龍昶”、“龍霆”、“永寧”、“永定”、“永昌”、“永泰”和“永豐”是巴爾—斯特勞德式的,“海曾”等四艦則是維克斯式的,這些通訊系統的使用使得史司能夠嘗試在測距數據基礎上對艦隊的火力實行中央控制。因為在這些戰艦上也都裝備了很先進的測距儀,而且為了防止測距儀在戰斗中損失,每艘戰艦至少都配備了一打以上。早在1904年2月的時候,就有差不多200多臺巴爾—斯特勞德FA3式測距儀被運到了中國來取代中國海軍原來配備的少量FA2S式測距儀——這種測距儀只能在C碼內精確測距,但即使是經過良好的訓練并且富有經驗的中官們在使用它們的常常現,交戰時的射距數據的準確測算是相當困難的,即使測算出來的射距數據本身是準確的,但當它們傳導到炮塔,讓火炮向目標射擊的時候也已經晚了。而且哪怕敵艦的航速和距離都被精確的測算出來,實際上仍然是有誤差的。

  由于技術條件所限,史司想要在中國海軍當中實現這個“中央火控系統”的理念,可以說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通過長時間的摸索和總結了最近幾次海戰的經驗教訓,加上連續多次的“實驗”,史司建議中國海軍采取的火控方式是,在旗艦的統一指揮下,戰斗開始時由旗艦先開第一炮,確定目標實行校準射擊,并將解算出來的數據通報給其它各艦,開火的命令只在戰斗開始和火炮全部停止射擊的時候下達。這樣可以使得各艦火力統一受旗艦控制并且可以使各艦的信息交流保持暢通,而且各艦的射擊自由度也較高,使得炮手們可以通過火炮本身和射擊和測距儀進行比對,從而使得炮擊變得更加準確有效。

大熊貓文學    崛起之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