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九章決戰五大湖所屬目錄:
網站首頁:
戰爭進行到第五個年頭,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產能全面向軍隊傾斜,美國陸軍的裝備有了質的飛躍。
這個時候的美國空軍還沒有獨立于陸軍之外。早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陸軍就進行了改組,由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中將兼任陸軍航空兵司令,這就使得戰前還是不起眼配角的陸軍航空兵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
戰爭爆發后的第二年七月,美國陸軍航空兵改組為陸軍航空隊。隨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立,陸軍再次進行了改組,由地面部隊、陸軍航空部隊和陸軍后勤部隊三方面組成,這就使得陸軍航空部隊的地位再次得到提高。
到四第二一七九章 決戰五大湖三年十月,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先后成立了12個航空隊,175個作戰航空隊,共188萬人,約五萬架飛機。
美國陸軍航空隊裝備的主力機型包括P51“野馬”、P47“雷電”和P38“閃電”戰斗機,B17“空中堡壘”、B25“米切爾”和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噴氣式戰機也開始著手研制。
但是,由于日軍戰機對美國東部工業區連續的轟炸襲擾,導致噴氣式戰機的研發狀況不斷,第一架原型機XP59A直到今年六月才完成,但性能方面甚至比不上P51“野馬”,只是在一些飛行學校和航空俱樂部裝備了一些實驗機型。以獲得翔實的飛行數據。
日軍在北美大陸登陸后,獲得了大量美國的高新科技。其中就包括最新戰機的生產資料,這導致日軍戰機的研發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日本人不但充分吸取美軍戰機的優點。甚至還利用美國人的飛機生產線來生產美式戰機,用于對美作戰。
日本的問題在于需要同第二一七九章 決戰五大湖時應對多條戰線,東南亞和澳洲、北美等占領區因為財閥的插手,利益糾葛扯皮不斷,產權關系一直無法明晰,兼之國內壯勞力極度匱乏。而強迫工作的盟軍戰俘和白人工人消極怠工,生產資料嚴重不足,產能一直提不上去,日軍的戰機數量自然就比不上已經進行全國總動員的美國。
目前北美戰場日美兩軍的戰機數量比為1比4。一架日軍戰機要同時應對四架美軍戰機的挑戰,美軍占據了絕對優勢。
相對于一向比較穩定的海軍來說,美國陸軍地面部隊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
戰前總數僅為十萬的美國陸軍沒有人看好,這支軍軍隊嚴重缺乏實戰經驗,裝備陳舊落后,訓練參差不齊,在列強中只能用末流來形容。
隨著戰爭的爆發,尤其是日軍對北美大陸的登陸,美國加快了裝備更新的步伐,尤其是注重裝甲部隊的建立。到今年為止編成了二十個裝甲師,并形成重型、中型和輕型坦克三大體系。
這其中,重型坦克根據德國的“虎”式、蘇聯的KV和IS、安家軍的虎I坦克為研究對象,研制出了M6和T29重型坦克。這兩款坦克雖然在各裝甲師中裝備很少,但其皮糙肉厚,日軍的反坦克火力對上其非常困難,一直作為攻堅主力使用。
中型坦克M4“謝爾曼”系列,這是美軍裝甲師的主戰坦克,主要裝備76mm火炮。在9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88mm/30°鋼板。搞笑的是,日軍北美軍下轄的第一、第二裝甲軍裝備的也主要是M4坦克,雖然性能比不上美軍的后期改進型,但依然可以威脅美軍坦克的安全。
輕型坦克M3、M5“斯圖爾特”系列,這是美軍獨立坦克營的主戰裝備,主要配屬給步兵使用,作為進攻中的掩護火力。
最讓美國人引以自豪的是炮兵的進步。
早在上次歐戰時,美軍高層就認為陸軍必須有火力更強的支援武器,以作為75毫米火炮的補充,于是155毫米榴彈炮加入了現役,和75毫米火炮一起作為美軍師一級的主要炮兵武器。
可惜155毫米榴彈炮的機動性差,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缺陷,戰爭結束后美國人雖然認為應該以其他口徑的火炮來代替,但由于受國際和平大環境、二九年金融危機和孤立思潮的影響,美國政府對新式火炮的研發一直時斷時續,沒有取得多少實質性的進步。
珍珠港事變后,美國人認識到建設陸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又從歐洲和亞洲戰場的實際戰例中認識到介于75毫米與155毫米之間的105毫米火炮的優越,于是主動選擇從南華引進105毫米山地榴彈炮專利和生產線。
南華的105毫米山地榴彈炮重量僅1310公斤,能發射13種不同類型的炮彈,每分鐘可以發射20發,最大射程12公里,可由飛機進行運送、空投,由車輛或畜力牽引,或拆卸為十一個部件由人員或馬匹進行快速運送。七名炮手可在三至四分鐘內完成拆卸工作,單個部件可由人力搬運,所有部件可在四到五分鐘內重裝為完整的榴彈炮,以執行新的任務。
當然,針對北美日軍頻繁的出擊,美軍高層認為要應對更大規模的作戰,105毫米火炮還必須由155毫米火炮、8英寸榴彈炮、240毫米榴彈炮和8英寸加農炮作為補充,因此開始著手研發自行火炮,于是各種口徑的大炮被搬上坦克的底盤,衍生出各種自行火炮、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
九月初,由喬治.巴頓中將統帥的美軍第三集團軍,先后拿下印第安納波利斯、尚佩恩和布盧明頓等城市,從東面、東南和南方。一起逼向芝加哥城方向。
此后,雙方在芝加哥城外圍反復拉鋸。戰事陷入膠著狀態。
九月三十日,在獲悉太平洋戰場美軍海戰失利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要求巴頓將軍立即解決當面之敵,以一個空前的大勝利來鼓舞美國人民的斗志。
十月三日,在新喀里多尼亞島上的美軍宣布向日軍投降后不久,北美美軍打響了芝加哥攻堅戰的序幕。
“換裝高爆彈!”
“裝填完畢!”
“注意…瞄準…目標…方位…射擊!”
76毫米坦克炮射擊時的后座力,讓M4A3坦克內的每一名成員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發射藥在剎那間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等裝填手再次拉開炮閂的時候,一股刺鼻的硝煙頓時彌漫在坦克內部狹小的炮塔和艙室內。可是。沒有人留意工作環境的惡劣,自從炮彈飛出炮口之后,車長的雙眼就一直通過車載潛望鏡觀察打擊的目標,兩三秒鐘過后。他興奮地在胸口劃起了十字:“感謝上帝,命中目標!裝填手,下一發,繼續填裝高爆彈!”
身體健壯如牛的黑人裝填手默默地從儲彈架中取出帶有延時引信的炮彈,只聽“哐當”一聲清脆的金屬碰撞聲響起,隨即這名黑人裝填手響亮的聲音傳來:“報告車長,高爆彈裝填完畢!”
“好,現在攻擊下一個目標!”
車長說到這里,忽然發現一個新出現的日軍火力點,立即大聲道:“瞄準…目標…方位…發射!”
在芝加哥南部的這片曠野上。二十四輛M4坦克和十二輛105毫米M4突擊炮,正在牢牢占據戰場制空權的陸軍航空隊作戰飛機的指引下,用自己的火炮轟擊三公里外的日軍防御陣地。
在這個遠程火力打擊梯隊左右兩翼,還隱藏有四十二輛M6重型坦克、兩百一十輛M4重型坦克、一百五十八輛M5輕型坦克、十二輛M4突擊炮、十七輛M8突擊炮、五十四輛105毫米M7自行榴彈炮、五十四輛M8裝甲車,正警惕地注視著前方的戰場。
在這些裝甲車輛的后方,大約兩公里外的密林旁邊,停著三輛半履帶式裝甲指揮車,六輛輪式通訊車、三輛雷達車,而在密林至后方的丘陵部位。還隱藏有六百四十輛半履帶式裝甲車和一千多輛軍用卡車,所有這些便是這個裝甲師的主戰力量。
持續二十多分鐘的炮擊過后,日軍防線上多個機槍火力點陷入沉寂,再沒了反擊的槍炮聲,就像是根本沒有在陣地部署兵力一樣。
根據情報部門反饋的消息,隨著芝加哥及周邊地區的工廠企業被日軍拆遷完畢,日軍的彈藥補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許多部隊都接到命令要節省使用子彈和炮彈,因此美軍指揮官不能斷定這不是日軍在隱忍待發,等到美軍主動出擊時再給予致命一擊。
就在美軍指揮官猶豫不決的時候,日軍的陣地上突然升起了一團團黃色的煙霧,顯然這是人為施放煙霧彈所造成的。
美國人看到這一幕后為無不臉色大變,日本人的心狠手辣可是世所共知的,士兵們根本就不用長官提醒,便開始匆匆尋找防毒面具戴上。
很快黃霧便擴散到很大一片區域,而且絲毫沒有減弱的的跡象。美軍上下嚴陣以待,提防日本人搞鬼。
這時候發動機的轟鳴聲在霧靄中響了起來,履帶碾壓地面的聲音也陸續傳來,大地劇烈顫抖起來。
美軍上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日軍這是要利用煙霧,來掩飾其坦克部隊的行動。
此時如果從高空中向地下看,在南方和北方,各有大波坦克正在向煙霧發生的區域趕去,雙方的坦克總數接近五千輛,美國戰場上最大一波坦克大會戰就此爆發…謝謝田大榜、拿槍的人、死人大頭、南譙竹叟、金沐燦塵大大的打賞!謝謝弟兄們的訂閱、推薦和月票!
天子實在太疲倦了,這一章寫得沒啥感覺,抱歉!
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