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四十一章 平衡思維力量

  第七百四十一章平衡思維liliang

  看著火焰下的兩截鋼筋鍛接在了一起,楊改革稍稍的松了口氣,雖然技術比較簡陋,費用高昂,但總算還有辦法,不會zhende要靠“搭積木”來建一座數十丈的建筑。

  又看了看黑得不像話的孫元化,對于黑炭孫元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了解了報道自己這里來的,那么一點點的技術上的進步,是多么的艱難,這世上的事,特別是科學技術,從來不可能大筆一揮就進步,也不可能居高臨下指指點點就可以完成技術變革,這些東西,從來都是需要一點一滴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實驗,都是汗水和艱辛累計起來的。

  孫元化在還仔細的介紹這鍛接的技術,向皇帝訴說著使用固件比使用鍛接便宜的事。

  “此事,暫且就不說了吧,朕今日難得心情不錯,也正好和卿家談談關于這人壇紀念碑其他方面的事吧…”楊改革實際yijing沒有聽孫元化說話了,心里不是滋味,打斷了孫元化的話。自己或許把太多的xiwang和難題甩給孫元化了,他幾乎承擔了自己科研上,特別是重心工程技術方面的技術改進。

  “…臣…,領旨!”孫元化這才發現,皇帝早已沒聽他說話。臉上,一臉的愧疚。

  “卿家跟朕走一走吧,剛好休息一下,這太液池的風光也是不錯的,也剛好可以看一看這太液池的風光…”楊改革道。皇城的東側,是密密麻麻的房舍,也沒空地給孫元化實驗技術,也只有這西面的地方比較寬敞,才能給孫元化找塊地方實驗技術,這個工地,倒是里太液池不遠。

  “臣領旨!”孫元化答應道。

  楊改革說是要走一走,實際,也不愿意走動,實在太熱了,也就在水邊的樹蔭下找了個有風的地方。

  “朕今日才算是理解了卿家的辛苦,看卿家曬得這么黑,這心里也是過意不去啊…”楊改革嘆息道,這是說得實話,楊改革原本以為,孫元化在技術上的進步,多半應歸歸功于自己的指點,可今日見了孫元化實驗的場面,楊改革知道,自己縱使是指點有功,可實際,也更依靠孫元化的艱辛,若是沒有一個文化水準夠高,見識夠高,地位夠高,足夠多的科學技術支持儲備的人來一點一滴的把事做起來,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自己想玩鋼筋水泥,想玩各種高科技,根本是不可能的。

  “陛下,臣不辛苦的,能為陛下效力,是臣的榮耀,臣求之不得,能得陛下點撥,實乃是臣三生有幸…”孫元化立刻說道,很是謙虛。

  “不,朕知道,朕的指點或許有些作用,但沒有卿家這么腳踏實地的做事,絕不可能有今日之局面,科學技術的進步,從來不是耍嘴皮子的人能弄出來的,朕今日算是理解了…”楊改革感慨的說道。

  “…科學技術的進步?…陛下,這是…”孫元化有些聽不懂皇帝的話了,也只能模模糊糊的感覺到,皇帝這大概說得是和技術有關的事,覺得甚是驚奇。

  “哦,呵呵呵,沒什么,朕的意思是,朕就是那個耍嘴皮子的人,一句話,叫卿家窮舉,說得很輕松,可卿家卻為這一句話跑斷了腿,累個半死,…這不過是朕的有感而發罷了…”楊改革笑著解釋道。楊改革現在算是理解了什么叫做“空談”了,空談就是吃飽了坐在家里發發牢騷,對shijie指指點點,一切想當然,這個實在太輕松了,而腳踏實地,則不是什么人都能勝任的。特別是對于身處一定地位和高度的人來說,他們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們能腳踏實地,更是難得,不是所有官員都能像孫元化一樣。…,

  “…陛下謬贊了,臣當不起陛下的夸贊…”孫元化立刻謙虛的推讓。

  “不,朕這是有感而發,不是隨便說說…”楊改革倒是嚴肅起來。

  孫元化見皇帝嚴肅起來,更加疑惑,皇帝似乎說得是正事?

  “…卿家這般拼命,讓朕感動,也讓朕慚愧,切忌,身體要緊,日后不要這般拼命了…”楊改革道。

  “這…,陛下,恕臣難以從命,明知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明知自己能克服一個難題,焉有不印證之理?這豈不是虛度光陰,浪費生命?”孫元化立刻躬身著抗命。

  “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緊,可朕只有一個孫元化,若是孫元化勞累成疾,那朕又從哪里找一個孫元化去?朕可損失不起孫元化…”楊改革笑著說道。

  “…這…”孫元化的眼角立刻濕潤了,內心yijing開始流淚。

  “…謝陛下關懷,臣誠惶誠恐…”孫元化擦了擦眼角說道。

  “唉…,朕知道卿家一心想把一個個的技術難關攻克,可這般勞累和拼命,也不是辦法啊!”楊改革說道,楊改革發現,自己好像忽視了一些問題,那就是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自己倒是一味給孫元化加擔子,卻沒考慮過孫元化的承受能力。自己下達命令的時候固然很爽,可任務卻幾乎全部壓在了孫元化一個人身上,這樣下去,總是不行的,還必須得想個辦法,給孫元化減負,或者說,得造就更多的“孫元化”來。

  明朝要進行整體的變革,工業,技術上的變革是必不可少的,而工業和技術上的變革,需要大量的像孫元化這般,有一定的功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人來承擔技術變革的重擔。

  在明朝,工匠,手藝人的地位始終是太低,短期內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改變,即便是有了不起的發現和技藝,也不可能承擔起支撐技術變革的重擔,技術變革的重擔,短期內,始終還是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人來承擔。

  這種人,目前來看,工匠、手藝人是不可能的,社會地位太低,上不了臺面,也只有像孫元化這般,有功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人來承擔這個重任,否則,整個社會對技術的鄙視,會嚴重的制約技術的進步,一兩千年的傳統觀念,不可能短期內發生很大的變化,改變一兩千年的慣性思維,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楊改革知道,一個孫元化還不足以承擔起支撐技術變革的需要,還得有一批孫元化才行。畢竟科技越往后,這分類越細,需要研究的東西也越多,完全靠一個人是不行的。

  除了這個,楊改革也發覺,武人治國絕不可能,完全靠文人治國,也不是那么靠譜的,即便是自己的進士班都成為了大明中堅liliang,掌握了整個帝國也不行,不是說這些進士班會造反,會什么什么,而是說,普通的文官只讀四書五經,即便是了解一些其他雜學,在思維上,還屬于“文科”舊思維,“文科”舊思維最常見的就是耍嘴皮子厲害,做事想當然,做事從“心”出發,而不是從理論和實際數據出發,缺乏一個理性的思維和科學的態度。“文科”思維治國不是不可以,可若是完全依靠“文科”思維治國,那是不行的,官員就是這個帝國的頭腦,若是頭腦里沒有理性的思維,靠滿嘴跑火車和想當然,那肯定是不行的。…,

  這個帝國,除了文臣無武將之外,還應該有一大批真正的技術官僚,需要一大批有能說得上話,有一定影響力的擁有“新思維”的官員,在國家需要決策重大問題或者事情的時候,能以科學和理性的思維給國家一個相對正確的建議。

  空談誤國這幾個字,楊改革先前也有一些理解,不過卻沒今日這般深,見過了孫元化在太陽下暴曬著實驗技術,楊改革忽然明白,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平衡朝堂上的liliang對比,這個,只是一個簡單的帝王之術,對于一心推動社會進步和變革的皇帝來說,還是不夠的,自己還需要一大批這種有理性思維的官員來支撐這個帝國,這個大明帝國,需要更多的孫元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一個巨人,更需要有一個健康和合理的頭腦。

  平衡朝堂上liliang的同時,平衡思維上的liliang對比,更為重要。

  楊改革明白,自己還需要扶植一批孫元化,還得讓技術官僚,“理性思維”成為朝堂上一只重要的支撐liliang,只有這樣,這個帝國才能健康的成長,才能長久。

  不然,即便是自己把明帝國這個巨人建設得再強大,武裝得再厲害,可指揮頭腦的依舊是那些腐朽的舊思想,依舊是那些不著邊際的“空談”想當然,這個巨人即便再強大,也只是一個沒有腦子的武夫,蠢蛋,空有一身力氣使不出,只會被人耍得團團轉。

  平衡朝堂上的liliang這個自己在做,拉一派,打一派,打一棒,給個甜棗,楊改革也玩得純熟了。

  平衡朝堂上的思維liliang,這個,算是新進入楊改革視野的一個新鮮事物。

  誰是有“新思維”的官員,誰有比較大的影響力?

  楊改革這一分析不要緊,這一分,倒是分出不少奇怪的結果來。

  真正說得上是新思維的官員,自己帝黨之內,卻是徐光啟和孫元化,像孫承宗,居然都是“舊思維”,更別說畢自嚴,施鳳來了,這讓楊改革有些驚訝。再想想,實際,自己理解中的“新思維”,幾乎大半都是“洋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和洋人有接觸,能接受和運用洋人那邊的技術和思想,對技術都比較在行。

  這個區別的發現,確實讓楊改革驚訝不已。

  楊改革思索了一朕,發現自己要補的功課還有很多,不僅僅是要把平衡朝堂的帝王之術玩轉,更得把平衡思維這個新東西考慮進去。

  還得考慮給“新思維”更多的上升空間和說話的權利,而不是僅僅以前想的那般簡單。

  推動技術的進步,不可能靠一個孫元化,同樣的,推動社會的變革,也不可能靠一個皇帝,思想上的進步和認同,也是很重要的,沒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實現不了自己心中所想。現在很多人確實是和自己走在一條路上的,自己可以帶著他們賺錢;自己可以帶著他們發財;自己可以給他們官位;可以給他們權利,可這些人的思想,卻未必是和自己一條道上的,楊改革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在思維方式、思想上和自己一條道的人。

  孫元化見皇帝說著說著,自己陷入了沉思,也不好打攪皇帝,只能在一旁等著皇帝自己醒來。也好奇,皇帝到底xiangdao了什么。

  楊改革沉思了許久,考慮了很多先前忽視的東西。得了不少有用的東西。自己不僅僅是要培養進士班,不僅僅是要弄個太監班,也不僅僅是要打一派,拉一派,也不僅僅是要玩弄帝王權術…,看著眼前的孫元化,楊改革感慨頗多。

  孫元化見皇帝清醒過來,看著自己笑,連忙底下腦袋。

  “呵呵…,剛才是朕不好,出神了,卿家莫怪…”楊改革笑著說道。楊改革很早就有感覺,覺得自己和徐光啟在很多東西上是有傳承的,遇到之后感覺格外的親切,原先倒是以為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是這位老人發明和確定的,比如直角,鈍角,平行線這些東西,到現在,楊改革才明白,自己的直覺沒錯,感覺徐光啟親切,還有就是因為思維上的認同,徐光啟這些“新派思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和自己的思維方式是相同的,傳承的不僅僅是那些直角鈍角的命名,更多的是思維以及思維方式的傳承,所以,遇到徐光啟之后,才會感覺那么親切,這種感覺,即便是和自己信任有加的王承恩,孫承宗,也是沒有的。

大熊貓文學    百度宅男當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