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歷史上的竇嬰

  竇嬰:(?-前131)西漢大臣。字王孫。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竇太后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認為大將軍,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術,反對道表法里的黃老學說,為竇太后貶斥。后因罪被殺。

  竇嬰,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第一件事情就是太后家宴。景帝朝時,竇太后舉行過一次家宴,那次宴會規模雖然小,但規格高,參加的人有竇太后,漢景帝,梁王和竇嬰。在飯桌上,漢景帝講了一句話:千秋之后傳梁王。竇太后很高興,但竇嬰馬上出來糾正,竇太后從“歡”到“憎”,家宴不歡而散。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第一,竇嬰非常耿直,有什么說什么,他是屬于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那一號大臣。第二,竇嬰是個有信仰的人,他有一個判斷是非的價值觀念。他認為漢景帝的話說得不對,漢朝的天下,歷來是父子相傳,皇上怎么能擅自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呢?他判斷是非的標準是祖制。

  但是,竇嬰是個不懂權術的人。其實,景帝說傳位于梁王,這話是戲言,而竇嬰誤以為是失言。漢景帝在老娘面前專講好聽的,是為哄他老娘高興,但做事他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說一套,做一套,該怎么辦的還怎么辦,景帝就是這么一種人。而竇嬰是個不懂權術的人,他傻冒,把景帝的戲言當真了。

  第二件事情是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初期,景帝驚恐失措,結果誤信袁盎的話,錯殺了晁錯。殺了晁錯,七國不退兵,景帝才決定用武力平叛。平叛用了兩個人,一個是周亞夫,一個是竇嬰,但開始竇嬰不干。竇嬰不干,反映了他性格中一個很大的弱點:任性。

  太后家宴以后,竇太后對竇嬰不理不采,竇嬰覺得自己官太小,干脆把官辭了,竇太后就解除了他進出皇宮的門籍。過了幾個月,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漢景帝要他出任大將軍,他借口有病不干。從這一點來看,竇嬰個人意氣太重。最后經景帝再三勸說才出山,結果立了功,還被封了侯。

  竇嬰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了大功,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說明竇嬰是景帝朝劉姓宗室和竇氏外戚中的一代人才。竇嬰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才,他正直廉潔,漢景帝賞賜給他的千金,他都全部用于國事。七國之亂以后,景帝任命竇嬰做了太子的老師,太子太傅。五個女人之間的相互攪和,把太子的位置給攪和黃了。太子被廢的時候,竇嬰堅決反對,但反對無效。竇嬰又一次任性,不干了。他泡病假,回到長安附近,找了一個南山,一住好幾個月,就是不上班。

  后來有一個門客勸他說,能夠讓你升官發財的人是皇上,能夠親近,親信你的人是你的姑姑竇太后,太子被廢你去爭,爭不成,就不上班。這樣做,你和景帝的關系不就搞僵了嗎?如果太后和皇上真的都恨你的話,那麻煩就大了。竇嬰恍然大悟,又去上班了。對此,漢景帝啥也沒說,但是,竇嬰的背運,他的失勢也從這時候開始了。

  古人認為,太陽象征的是皇帝,一旦出現日食,說明上天在警告皇帝,皇帝這時就要做檢討。后來,皇帝覺得老是這樣做檢討不是味兒,就改成讓丞相代過。一旦出現日食,就罷免丞相。景帝朝時發生過一次日食,就用免丞相劉舍來代替景帝受罰。這個時候,本來可以由竇嬰來接任丞相,而且,竇太后多次向景帝提出要用竇嬰,但是,漢景帝就是不用他。

  竇嬰在景帝朝一直不得志,到了武帝繼位以后,才做了丞相。竇嬰上臺以后,輔佐漢武帝大張旗鼓地尊儒。

  看漢武大帝,所以會注意到竇嬰,看了漢書和史記,可以看得出來竇嬰是個很有義氣的人,寫他的事跡有三件都是說他因為義氣而損傷自己的利益的。

  首先是在景皇帝要傳位給梁王的時候,是他站出來反對,堅持原則,雖然這件事維護了漢天子的利益,維護了世界和平,但因為得罪了太后,并沒有得到賞賜,反而被開除了戶口,取消了他的打工資格。

  第二次他站出來為他的學生劉榮說話,但得罪了景皇帝,被認為很難和新太子一條心,本來有希望提升為丞相的,因為這件事,而被認為是不夠持重,——竇太后這次站在了竇嬰的一邊,認為他有當丞相的才能,而皇帝說:難道我會吝嗇一個丞相的職位給竇嬰么,是因為他不夠莊重,其實這樣的解釋很有問題,因為竇嬰是前任的太子太傅,皇帝怎么會選擇一個不夠持重的人作為太子太傅呢?

  第三次是為了灌夫——這個名字聽起來真像個園丁,——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芬,田芬要殺掉灌夫,因為是朋友竇嬰第三次出頭,也是他最后一次出頭,結果是被糊里糊涂的棄市。

  竇嬰會打仗,喜歡儒學,非常慷慨,不很嬌嗔放肆,經常能夠講出大道理,但輪到實際問題他總是站錯了隊,即是他明白自己是在以弱敵強也會經不住道德底線的摧殘而去與強權抗爭。

  這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人物,不成熟的政治家。

  崔鵬子說:不怕辦錯事,就怕站錯隊。

  而竇嬰,恰恰就是那種沒辦錯事,但是站錯了隊的人。

大熊貓文學    攻略初漢